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海港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____”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编自习近平《在博整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四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1. (1) 在材料一中的“”处填上合适的会议名称,并指出该会议确定的全党工作的着重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结论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和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什么?列举一例该构想成功实践的史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