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桐城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视频电话

    肖复兴

    ①手机有了视频功能之后,打电话方便许多,也进化许多。再远的距离,动一下手指,即可连通;而且,还可以显示图像,仿佛对方就在眼前,与自己面对面,触手可及。不得不惊叹人类高科技的进步。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电话都不普及,高科技产品更是遥不可及的。打个普通的电话都困难,别说打长途电话;视频通话,更只在遥远的梦中。

    ②记得我在北大荒的时候,如果想给北京家里打个电话,就需要到农场场部的邮局去打,全农场只在那里有一台电话可以打长途。从我们生产队到场部,要走十六里地。如果是冬天,顶着风雪,踩着雪窝子,走到场部,已经成了雪人。走进邮局,光扫身上的雪,就要扫半天。

    ③即便接通电话,北京那边接电话的,也是管公共电话的人,那人要走到我家大院里,叫唤着我妈或我爸去接电话,然后我妈或我爸要走到公共电话那里,才能接到我的电话。这一去一来,都是要付电话费的。在等候我妈我爸接电话的时候,电话筒里嗡嗡的响声,和我心里砰砰的跳动声,一起回响,响得惊心动魄,都是人民币唰唰的声音呀。所以,我很少打这种长途电话。

    ④从北大荒回到北京,我更是很少打长途电话。我弟弟在青海石油局工作,好长时间没来信,那里是戈壁荒滩,家里人很担心,让我去给他打个长途电话。那时候,打长途电话,要去六部口的电报大楼,从我家坐公交车,要坐四站地才可以到。记得那天是春节前夕,到了那里,打长途电话的人很多,每个人要先拿一个号,像在医院里候诊时等着护士叫号一样,也得等着工作人员叫号。那里有好几个电话间,叫到号的人,工作人员告诉你到几号电话间,就看见从那个电话间走出一个人,你紧跟着走进去。等待的时间和焦急的心情一样长。真到打电话了,几分钟完事,快得和乘车到这里的时间,以及在这里等候的时间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⑤前些日子,我读到一首诗叫《落日颂》,作者是位打工者,名字叫窗户,这显然是个笔名。诗很短,只有三小节——

    ⑥和儿子视频,落日映红窗外/放假后的操场上,空空荡荡/儿子告诉我/他养的蚕长大了/他的脚不小心扭伤了/妈妈给他贴了止疼膏/他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我一直默默倾听/在视频里看到他妈妈偶尔走过的身影/和一缕投向我的温柔的目光/落日缓缓落下,我所在的地方/是他们未曾抵达的远方。

    ⑦读完这首诗,我很感动。如今,即使是条件再一般的人家,也会有个手机,也可以打视频电话。于是,相隔再遥远的距离,也可以一键连通视频,再不用像我当年一样为打一个长途电话要顶着风雪跑十六里地。关键还可以视频,面对面,那样多的细节和感情,都洋溢在视频的画面中。诗写的只是他和儿子的视频,但他在家辛劳的妻子,也闪现其中,“他妈妈偶尔走过的身影,和一缕投向我的温柔的目光”,多么温馨动人。

    ⑧为什么这首诗要起《落日颂》这样一个大题目?如果我是作者,索性就叫《视频》。视频,太简单,太平庸,没有落日和远方的诗意。视频,却已经走进了我们日常的生活,让我们再简单、再平庸、再琐碎的生活,有了感情生动的闪现;让再简单、再平庸、再琐碎的感情,有了一抹色彩和光影,如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4月18日,有删改)

    1. (1) 围绕“长途电话”,文章回忆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 (2) 文章中插入打工者的一首诗《落日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请从加点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两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 (4) 文章的题目为“视频电话”,前面却花了大量笔墨叙写了“我”打长途电话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题?为什么?
    5. (5) 阅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