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上·巩义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送别的“博弈”

    肖遥

    ①小时候每次跟我妈回姥姥家,去的时候无论多么欢欢喜喜,离开时都会变得鬼鬼祟祟:寒冷的冬日凌晨,我妈叫醒我,不许我出声,连灯都不敢开,我至今还记得那些被急匆匆套上的一层又一层的衣服——冰凉的棉毛衫、扎脸的毛衣、紧张中穿反了的外套……和我一样被粗暴收拾的还有行李包,它们被胡乱地塞进了衣物、食物。我们摸黑梳洗,悄悄地行动,生怕惊动了姥姥。

    ②那些发生在凌晨的我妈和我姥姥的博弈,规则是“看谁起得早”。我妈能5点起来,我姥姥就敢4点蹲守厨房,所以这种博弈总以我妈的失败而告终。每次我妈都以为这次起得够早,拉着我蹑手蹑脚地往外溜,都会看见厨房里透出的微微亮光——灶台底下的火苗早就一窜一窜地舔着锅底了。

    ③被我姥姥和她做的早餐成功拦截后,她们就开启了新的对峙:我妈拒绝吃早餐,姥姥早就料到这一招,拎过一大兜煮鸡蛋非要让我妈提上再走。母女俩都憋着气——我妈说:“你看看行李还能装得下吗?”我姥姥就拿我说事儿:“孩子早上不能饿着!”①几轮过后,我妈背着行李,提着一大包热腾腾的食物,气呼呼地走了。看我妈的架势,我很是惊慌,几步追上去,紧紧揪住她的衣角。

    ④当我也成了妈妈的时候,我的母亲变成了“姥姥”。如同往昔重现,当我离开时,任凭我说“啥也不需要”,她仍会收拾一大包地里种的青菜、芥菜、菠菜塞给我。当我拎着沉甸甸的菜蔬挤地铁、等公交辗转旅途,恼怒之余,才理解了多年前我妈为啥动气——除了嫌沉,更多的是对姥姥说不出口的心疼。她气姥姥节省,舍不得吃鸡蛋,还气姥姥为了赶早做早饭,一夜都不曾睡踏实。与其说姥姥倾尽所有的给予成了我妈的心理负担,不如说姥姥无意识表达出的不舍,让我妈感到了委屈和内疚。

    ⑤最近我去看我妈,她在给我们装葱的时候,我很想说“不要装了,家里还有”,可是出口却成了“这哪里来的”。因为自从冬天罢园后,门口那一小块地也被平整得像是原本就是这副模样。我妈说葱是在屋内的花盆里种的。我喃喃道:“自己种的就好。”我忽然很害怕,害怕我父母不种地了。这种害怕,就像我从前责备我爸妈退休后还要种地一样强烈,因为他们在劳作时没少受伤:摘佛手瓜摔伤了腰,给豆角搭架子扭伤了脚……可无论你再阻止,也挡不住开春他们还要挖地,松土,播种。而我现在看到那块空地,才惊觉,如果他们不种地,说明他们种不动了。

    ⑥从我妈家回来,我把葱放在阳台上。②出太阳时,我怕葱被晒坏,盖上一层报纸;刮大风时,又怕它们被吹干,套上一层保鲜膜……从前,获得过太多鲜花、赞美和闪耀的礼物,食物这种最有烟火气、最寻常的东西根本不足以打动我;现在,当需要我自己张罗一粥一饭的时候,我觉得新鲜食物是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在一粥一饭中,才能深深感受到这些食物里关于爱的良苦用心和好意。

    ⑦寒假结束,送女儿去机场,临行时她对我“严防死守”说“行李都多得夸张了”,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双肩书包。这个包,我连颗瓜子也休想给她塞进去。当然,我自知没有胜算,也不会强人所难。

    ⑧在她下车往航站楼走去的瞬间,我就想起朱自清《背影》中一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刚好我车上有一小包橘子,是准备上班当零食的,就掏出来递给她。她一边嗔怪“你咋跟姥姥一样”,一边哭笑不得地接过去。她知道她妈妈尽管很想变得和姥姥不一样,但妈妈还是妈妈,还是不失时机地给自己娃嘴里、兜里塞吃的,还是以喂养好孩子为本能,为乐趣。

    ⑨经过了几代人关乎牵挂和分离的战斗,这种战斗本身的方式也变了,从剑拔弩张变成嬉皮笑脸,感情表达变得越来越轻盈,但貌似很多情感也变得轻易甚至轻率。可是,尽管新新人类排斥一切沉重的事物,但只要身为人类,就无法摆脱情感的重量。

    (选自《时代邮刊》,有删改)

    1. (1) 【梳理思路】这篇散文中的故事好似三集“平淡而隽永的连续剧”,每一集都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请你阅读文章,补全下面的内容。

      第一集:①

      第二集:我将妈妈给我准备好的、亲手种的菜蔬全都带回,并精心呵护。

      第三集:②

    2. (2) 【注重品读】文章语言生动细腻,蕴含着浓浓的情感。请结合加点词语加以品味。

      ①几轮过后,我妈背着行李,提着一大包热腾腾的食物,气呼呼地走了。

      ②出太阳时,我怕葱被晒坏,盖上一层报纸;刮大风时,又怕它们被吹干,套上一层保鲜膜……

    3. (3) 【讨论交流】小语和小文就文章的题目展开讨论,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话。

    4. (4) 【主旨探究】本文三代人送别的“博弈”,让我们读到了中华民族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美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种传统美德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