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节选自《庄子·至乐》)

    材料二: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 ,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瀹(yuè):煮。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处之A期年B而貌C加D丰E发之F白者G日H以反黑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夭,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夭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 B . 登,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与成语“五谷丰登”的中的“登”意思相同。 C . 苟全,指苟且求全,“苟”字与《种树郭橐驼》中“苟有能反是者”中的“苟”意思不同。 D . 适,指走向目的地,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却否了这种世俗之乐。 B . 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忧,即使是长寿的人,也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也是种苦恼。 C . 文章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在既有的艰苦境况下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快乐。 D . 作者在超然台上凭吊古代伟人的同时,也在他“无所往而不乐”的心境中,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无奈和怨楚。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②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5. (5) 材料二中,苏轼有哪些具体做法能够体现出材料一中庄子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