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唐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子曰:“管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节选自《论语》,有改动)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习、易牙、开方用,检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习、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习、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检公也。夫有奔而后知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卵。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检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伸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检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極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纯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检、文,文公之才,不过检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扳晋,晋习文公之余成,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 , 而尚有老成人焉。

    吾观史蛹,以不能进谨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有改动)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故仲宜因A桓公B之问C举天下D之贤者E以自代F则仲虽死G而齐国未为H无仲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表示推测,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义相同。 B . 治,太平,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意义相同。 C . “放四凶”中的“放”,与《屈原列传》“自令见放为”中的“放”意思相同。 D . 不肖,文中指不贤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也可用作谦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旧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孔子认为管仲仁,没有缺点。 B . 苏淘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更强调管仲的过错,语出新奇。 C .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最强,且齐桓公的才能要胜过晋文公,但晋国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 D . 苏淘的《管仲论》,立论明确,逻辑严密,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见解,很有说服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②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5. (5) 请简要概括孔子和苏淘对管仲评价的异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