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江油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脚下拖带出一枝枝柳条,同时在屏幕上画出古画般的垂柳图,微风吹过,柳絮纷飞,飞到屏幕四周,此时,365个男女老少出现了,他们手里捧着发光的柳条,从四周向中间缓缓行走,一直到地屏的正中央。同时,105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也让中国人不由想起给逝去亲人扫墓的情景。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

    在时长3分02秒的“缅怀”环节中,主创人员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出现了反转,“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地屏从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

    (摘编自路艳霞《中国式诗意表达“缅怀”环节》,

    《北京晚报》2022年2月21日)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报道中,揭秘了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文章认为,“折柳”作为“缅怀”的主题颇具中国特色。在汉语中,“柳”字与“留”字同音,意思是请即将告别的人留下。因此它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在中国古代,当两个朋友分开时,离别的一方总会收到一根柳枝作为礼物。运动员们经历了成功、失望和历史性的回忆,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刻。因此,将“柳枝”融入闭幕式中再合适不过了。

    英国体育网站Insidethegames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团结与和平的呼吁,该文阐释了折柳的惜别寓意,还引申到了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文章称,“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

    (摘编自《外媒:“折柳”“留”人 冬奥会闭幕式的

    中国式“缅怀”》,《中国日报网》

    2022年2月21日)

    材料三 2015年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热内卢宣布,里约奥运村将首次设立默哀区,让运动员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默哀。同时,奥运闭幕式还会专门设立“追思时刻”,以此表明国际奥委会将会永远记得那些在奥运会上去世的人们。

    国际奥委会宣布这一决定后一年,便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2016年8月下旬举办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追思时刻”出现了。这个环节被放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初,由男声朗诵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体育场内的投影则随着朗读声的韵律演绎着代表“思念”的葡萄牙语文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追思时刻”环节从里约首创,到平昌的发散,再到东京的隐喻,这三个先例都为即将开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提供了直观的样本。

    (摘编自《回顾近三届奥运会闭幕式,展望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

    腾讯网2022年2月18日)

    1. (1) 下列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缅怀”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缅怀环节始于“折柳送别”情境的生动演绎,表达了对参赛运动员的惜别之意。 B . “光的丰碑”能让人想起给亲人扫墓的情景,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 C . 它用蔓延开来的绿色,表现冬去春来、春回大地,并以此表现中国人的生死观。 D . 它以“折柳”表达“缅怀”主题的创意,寓意深刻,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和认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为逝去的亲朋默哀。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的原因。 B . 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追思时刻”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此后,“追思时刻”作为闭幕式的规定动作延续至今。 C . 里约、平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用“折柳”演绎“追思时刻”提供了样本。 D . 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都值得尊重。
    3. (3) 与前三届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有哪些新意?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