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伯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遗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 , 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减)

    材料二:

    悼公四年,晋荀瑶(智伯)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智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智伯入南里,将门,智伯谓赵孟(赵襄子):“入之。”对曰:“主在此。”智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 , 庶无害赵宗乎!“智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憎恨)智伯。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

      夫A才B与C德D异E而F世G俗H莫I之J能K辨L通M谓N之O贤P此Q其R所S以T失U人V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翼,指装翅膀,与《鸿门宴》中“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字意思不相同。 B . 严,指敬重、尊敬,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虽董之以严刑”的“严”字意思不相同。 C . 苟,指姑且,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的“苟”字意思不相同。 D . 耻,指耻辱,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字意思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
      A . 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使这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了起来,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 .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 C . 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左传》认为侮辱并得罪赵襄子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 D . 司马光认为才和德是互相作用的,才德兼备的人可以被称为圣人,而德行超过才能的就可以是君子。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②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5. (5) 司马光的“取人之术”认为: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请简述其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