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西城期末)  国家治理 

    1. (1)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

      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蛀虫)毒吾民者,罪之不恕。

      ——明太祖

      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

      ——雍正帝

      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统治者治国的可取之处。 
    2. (2) 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寒微的门第)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整理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依据材料二,概括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变化的趋势。运用史实分析隋、唐、北宋三个朝代数据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 
    3. (3)

      材料三: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出宋代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通过哪些方式对地方权力进行了调整?分析这一调整带来的作用。 
    4. (4) 材料四: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过程中,统治者通常使用“因地制宜、因教顺俗、恩威并用”的策略。因地制宜,按照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因教顺俗,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会盟筵宴,施恩笼络,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阅读材料四,指出材料中的观点。运用清朝相关史事,对该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对观点中的任意一点加以说明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