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平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神话底蕴丰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神话故事数以万计,内容多姿多彩,其中有关汉字起源的神话传说也很多。

    结绳记事说。文字起源于结绳,这种说法早已有之。《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结绳记事的。

    八卦说。伏羲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画八卦造书契”(朱熹《通鉴纲目》)。《史记》中还说“太昊(伏羲氏)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纹)章,地应以龙马负图。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河图洛书说。《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鱼龙献“图”,洛水灵龟献“书”,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人的书画同源观念。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说:“文字起源于绘画,到统一的国家出现后,和语言结合,就产生了可诵读的真正文字。”同时他也指出:“文字的产生,是自然的趋势,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创造的。”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仓颉造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前言中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由于《说文解字》的权威性,这一传说在古代被广泛认可。当然,现代考古已经证明,中国的汉字至少有9000多年的历史,比黄帝时期还要早4000多年。

    (摘编自易国杰《汉字的起源传说》)

    材料二: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传说中把文字的创制归结为一时一人,显然是不恰当的。实际上,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绝不可能无所依据地造出来,也绝非凭一人之工就能完成。

    根据考古发现,在距今大约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中国文字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中国的汉字形体演变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下图详细地展示了字形演变。

    商代的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形成体系的汉字中最古老的一种。它是以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其内容多“卜辞”,也有少数“记事辞”。可见的四千多个甲骨文字,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但其字体形态变化极大,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

    金文也叫“钟鼎文”,是指铸刻在钟、鼎等器物上的铭文。西周时期的金文从文字结构到笔画都与殷商的甲骨文相近,只是由于金文铸造和甲骨文镌刻方法的差异,使金文显得更加圆润、肥厚。

    篆书,也叫篆体。“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隶书起源于秦,兴盛于汉。汉隶是到了两汉中晚期在秦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隶书字较方正、厚实,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隶变的完成,是汉字形体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汉隶完全抛开古汉字的象形因素,使得汉字变成抽象的符号,这无疑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结束了几千年的古汉字阶段,形成了近两千年的今汉字的格局,并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楷书也叫真书或正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方正,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楷体有笔体平稳、结构匀称、章法整洁、便于阅读的特点,成为汉字的标准字体。

    草书产生于秦汉时期,有“章草”和“今草”两种,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章草是早期的一种草体,其横竖古朴如隶,字字独立,撇捺分明,不相连属,有些横笔的尾部写成捺脚状,向右上方挑出,颇有“燕尾”笔意。今草为后汉时期张芝由章草演变而成,其书写较章草更快,且整篇连绵不断,字字顾盼呼应、贯穿一气。

    行书为东汉末年刘德升所创,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吸收了草书放纵的特点,突破了楷书用笔的严谨,形体灵活多变。

    (摘编自许小霞《汉字形体的演变》)

    材料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汉字记录方式——“纸+笔”,逐渐被“主机+键盘”所取代,而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载体——汉字,变成了26个英文字母的组合,人们只要不断敲击键盘上的英文字母,就可以将汉字输入电脑,手书汉字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在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如果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甚至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就像电子读物永远无法替代纸质书一样,手书写是不能被替代的,手写汉字可以彰显汉字的形态美,还可张扬书写者的个性。与此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仅仅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的精华,更取决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

    (摘编自王志顺《键盘时代,该给汉字书写留个啥位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古代典籍记载,传说中上古以结绳记事,后来伏羲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画八卦造书契,而渐成文字。 B . 河图洛书说反映了古人的书画同源观念,有学者认为,文字起源于绘画,后来与语言结合形成真正的文字。 C . 汉字形体依次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每种形体都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汉字的记录方式,从汉字的信息传递功能看,如今手书汉字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多认可仓颉造字的说法,但据现代考古,汉字出现的历史远早于传说中的仓颉时代。 B . 甲骨文虽已形成体系,但其一字多体等现象,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还没有统一。 C . 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为汉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D . 作为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具有极大魅力,连毕加索都想放弃绘画做书法家。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韩非子·五蠹》:“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B . 鲁迅《门外文谈》:“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 C . 宋代郑樵《起一成文图》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演化而来的,一即为“横”,可演变出“点、竖、撇、捺”等形状。 D . 许慎《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4. (4)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汉字的起源创制问题,二者的论述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5. (5) 在当今计算机时代,手书汉字真的不重要了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