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平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昭公元年正月乙未,楚公子入郑,逆而出,遂会于虢,宋之盟也。祁午谓赵武曰:“宋齐婴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之所闻也子弗戒,惧又如宋,子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况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子相普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三合大夫,服齐、狄,宁东夏,平秦乱,城淳于,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民无谤讟 , 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有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赐矣!然宋之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

    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镳是衮 , 虽有饥馑,必有丰年,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吾未能也,《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楚不为患。”

    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及之。《诗》曰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逆:迎亲。②子木:楚国的令尹。③讟:诽谤。④镳:田中除草。③衮:培土。⑥师旷:字子踩。⑦哿:表示称许,可嘉。

    1. (1)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A宫B也C成D诸E侯F必G叛H君I必J有K咎L夫M子N知O之P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的“三舍”指行军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B . “寻宋之盟也”与《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两句中的“寻”含义不相同。 C . “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与“便言多令 ”(《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令”含义相同。 D . “故怨咎及之”与《氓》中的“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两句中的“咎”含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侯率军包围原国,带了三天的军粮,到了三天原国没有投降,即便听到原国要投降的消息,也毅然退兵。 B . 在宋国的盟会楚国人占了晋国的先,在虢地的会见,赵武担心楚国会再次占晋国的先,会给晋国带来耻辱。 C . 师旷认为宫室高大奢侈,百姓财力用尽,即是做事不合时宜,百姓就会怨愤,就会有石头说话。 D . 这三段文字都谈到诚信,分别从取信于民,诚信对维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的角度进行阐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②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

    5. (5) 赵武是如何表达对诚信的不倦追求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