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镇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

    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众不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通则事上,使恤其下,穷则教下,使顺其上;事君尽礼行忠,不正爵禄,不用则去而不议。其交友也,论信行义,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悱;不毁进于君,不以刻民尊于国。故用于上则民安,行于下则君尊;故得众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进不丧亡,退不危身,此正士之行也。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干下则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故用于上则诛,行于下则弑。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第十九》)

    材料二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俯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分》)

    【注】①崔杼,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他在齐执政二十多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杀戮,使齐国政局动荡。②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此处指齐国公室。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达士者A达乎B死生C之分D达乎E死生之分F则利害存亡G弗能惑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指偏袒,“阿私”即徇私,与成语“刚直不阿”中的“阿”词义相同。 B . 交通,指勾结、串通,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的“交通”词义相同。 C . 与,指亲附,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失其所与”的“与”意思相同。 D . 回,指改变,这里的“回”和下文中“求福不回”中“回”的词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晏子从对待君主、百姓、朋友、功名的态度等方面来区分正士和邪人,认为正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时也不忘教化下民。 B . 邪辟之士只求升官而不行忠诚,交朋友苟且求同而不行仁义;一旦有了地位权势就傲慢浮夸。不过他们也有讲礼貌的优点。 C . 晏子不接受崔杼的盟约,崔杼很不高兴,用矛戟威胁他:如果晏子改变自己说的话,可以同享齐国,如果不改变就将杀了他。 D . 晏子一类的国家杰出人物,通常按义的原则决断事情,并能安然处理突发事故,他们能做到这样,需懂得天命,而不是靠耍聪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用于上则民安,行于下则君尊;故得众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

      ②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5. (5) 晏子和崔杼的故事,印证了材料一中正士的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