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译中国古典诗,常常碰到的一个头疼问题,①____。翻译吧,(a)就好像戏里的旁白窜入了浓员的独白;不翻译吧,(b)就好比创掉药汤去咿那热成了木屑似的药渣。这种情况下,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典故如同密码,文化的隔闲使得翻译家如同找不到密码的情报官,眼睁睁地看着,却( )。
“用故实组织成诗”,是明人屠隆对宋诗的批评。不过,据他说用故实组织就只能做散文而不能做诗,这就令人怀疑,(c)好比说用肉办的是宴席而用鱼办的就不叫宴席。普通的词汇与特殊的典故都是意象,都是符号,这个意象、符号为什么可以组织成诗而那个意象,符号却反而不能组织成诗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典,②____,又有谁能说它们不像诗呢?(d)其实肉也罢,鱼也罢,经高明的厨师之手,便是花团锦簇的佳肴;经愚笨主妇之手,则无论如何上不了台盘。
③____,古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甲____”,就是说要把典故“藏”在诗里,如“乙____”似的找也找不着,这是一种;“丙____”,就是说怕读者看不懂,太生僻的要到前台去亮出底牌,而熟人熟客只需在大幕后面喊一嗓子,这又是一种;“丁____”,就是说用典要高雅正派,免得人家读了觉得你浅薄油滑,这又是一种。这些说法大概都不得要领,因为关键并不在这里。如果典故字面有美感、故事有情感且包含了古往今来人类共同关心与忧虑的“原型”,那么就是高明的用典。
(摘编自葛兆光《汉字的魔方》)
①僻事熟用,熟事虚用
②《事文类聚》事不可用,又不可用俚语偏方之言
④不可著迹,只使影子可也
③水中著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