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 , 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天道福善祸淫,事犹彩响。昔启民亡因来奔,隋文帝不吝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强富子孙不思念报德才至始毕即起兵围炀帝于雁门。及隋国乱,又恃强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国家者,身及子孙,并为颉利破亡,岂非背恩忘义所至也!"群臣威曰:“诚如圣旨。" 

     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优劣?”徵对曰:“二主亡国虽周,其行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节选自《贞观政要·辩兴亡》 

     【注释】①启民:东突厥可汗,始毕、处罗、颉利是他的三个儿子。顿利可汗于贞观四年与唐交战,兵败被俘。②齐主:北齐后主高纬,北齐世祖高祥之子。③天元:北周宣帝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既而强富A子孙B不思念报德C才D至E始毕F即起兵G圈炀帝于雁门。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容,即随口,与《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的“从容”意思不同。 B . 相悬,文中指彼此差距大,其中的“悬”与成语“悬而不决”中的“悬”意思不同。 C . 凶年,文中指兵灾之年,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凶年免于死亡”的“凶年”意思相同。 D . 略,文中是全、都之意,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略无慕艳意”的“略”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与侍臣讨论周兴、秦亡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周朝得天下后推行仁义,所以国祚长,而秦朝得天下后施行欺诈和暴力,所以国祚短。 B . 唐太宗认为隋文帝在天下大旱时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C . 颉利可汗趁隋末大乱,以兵强马壮的优势,长驱直人中原,攻打以往帮助过他们的隋朝,而如今颉利可汗被唐击败,这是背恩忘义导致的。 D . 唐太宗认为北周、北齐这些末代亡国的君主,所做坏事多数都很类似,他们极尽奢侈之事,四处征税,导致亡国,相比较,北齐国君更为恶劣。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②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 

    5. (5) 请结合材料概括贞观君臣通过辩兴亡之道得出哪些治国良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