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广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 题。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沙尘, 落到正在一座墓地上挥动铁锹、铁铲的几个人身上。

    来靶场之前教导员跟他讲,上世纪七十年代连队骑乘巡逻,一个战士的马在山口甬道的 雪崩中受惊。被甩下马背的战士一只脚被马镫挂住,拖行近一公里才挣脱,事后昏迷不醒, 等不及送下山医治人就没了。

    拾捡骨殖装箱时,烈士的弟弟跪倒在地,放声恸哭……

    回到连队,通讯员热了饭菜端上桌。

    “ 营长,来。 ”教导员冲他扬了下下巴。

    “ 您是这儿的营长? ”烈士的弟弟问。

    “ 忘了介绍。 ”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 三班长。 ”

    “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 ”烈土的弟弟说。

    “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 ”教导员说。

    “ 生病了? ”烈士的弟弟问。

    他拿起盘子里教导员掰剩下的半块馍, 没作声。

    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 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

    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拖拉机上 山运煤渣的时候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小弟一听就拿 上一桶油,开着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路上, 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

    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的大半挂车, 司机没刹住,车头把皮卡车推 出去十几米远, 小弟当时就站在车斗后边,被撞进砌在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

    小弟还活着,至少将来睁开眼是躺在一张干干净净的病床上。

    他端起热水瓶冲了杯茶,起身拉上窗帘。这时屋门被推开,教导员走进来。

    “ 我跟指导员说了,下午你跟他们一块去巡逻。到界碑看看,你弟去年刚带人上去描的 字。 ”教导员说。

    他点点头。

    坐在勇士车的副驾驶上向外看,雨前灰暗、 阴沉的天空, 已经被清澈明亮、瞬息万变的 光芒冲破,无垠无底的草野上闪耀着星星点点。

    “ 快看,殷营长! ”一个战士抱着枪站起来,头盔撞到车窗上。

    他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看见几匹棕黑色的马伫立在山坡上。

    “那是我们班长养的马!”旁边的战士摇下车窗玻璃,头伸向窗外朝着那几匹马吹口哨。

    “那他跟你们说过,他去俄罗斯给普京表演吗? ”他苦笑道。

    “ 班长和我说过! ”二条兵大喊,“班长去看了克里姆林宫,然后走总统办公室的特殊 通道去的红场。 ”

    小弟被送进少林寺那年,他正在高三复读。二零零九年,小弟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说,少 林寺受邀参加第一届俄罗斯国际军乐节,普京总统亲自接见了他们。信的后半部分,小弟提 到身边很多师兄弟已开始寻求未来更好的出路。小弟说,他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大师兄推荐 他去曼哈顿的华人街当私人武术教练 ;另一份工作,是和同班一个德国同学回他在巴伐利亚 的老家支教。信的末尾小弟问他,到底是选美元还是欧元。

    他那会儿已在南疆部队当班长,深夜趴在锅炉房的地上给小弟回信。信中写到童年时奶 奶家的老屋,晚上到处是老鼠的叫声,夏天雨水大,室内的积水漫到脚脖。哥俩每天吃的面 饼磨嗓子,印象中最好的一顿饭是猪油酱油热水泡煎饼。奶奶家有两只羊,每天奶奶都背着 筐出去打草。

    他在信里拉杂说了两页纸才切入正题。他说,希望小弟参军,为家庭争得荣誉。

    信寄出后的第三个月,小弟入伍进疆。先在团里的步兵营待了几年,后被调往阿吾斯奇。

    二十八号界碑与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楼毗邻。车开不进去,人走进去稍不小心也会摔倒。 走过一截铺着碎石子的土路快进草滩时,指导员招呼大伙停下,各自检查裤腿和袖 口是否扎 紧。指导员向他解释,草丛里有一种叫草瘪子的虫,专把脑袋钻进人的肉里吸血。

    “报告营长,上回班长带我们来给界碑描红,被草瘪子咬了。 ”

    见他没反应,二条兵沉下脸,正了正头盔。

    “ 营长,我亲眼看见的,班长小腿那一块都烂了。 ”

    “正常。 ”他说, “他身上有各种各样的伤。 ”

    “ 班长说他在少林寺的时候没有买保险,有病就自己治。 ”

    太阳当空,界碑上新描的红色字眼看起来醒目极了。他站在界碑前向四周远望, 阳光在 光滑舒缓的大地上流泻。

    招待室旁的图书室敞着门,屋里有灯。他经过时,看军医正坐在长条桌前翻书。见他走进来, 军医起身摘下老花镜向他打招呼:“三班长有一回给我说你要他多看书,我就推荐了曾国藩的 传记和家书,还有苏东坡的传记。曾国藩和他的兄弟连心,仗打得好。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 辙,两个人同朝做官, 官做得明白,文章也写得好。 ”

    他回到招待室时已响过熄灯号。外头下雪了。广大空旷的天地间,每一片雪花都标示出风的 力道和方向,在窗外,在他眼前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

    那晚在阿吾斯奇的图书室,军医从书柜里拿出一幅字赠他。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人民文学》2019 年第 8 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叙述了烈士弟弟接遗骸的故事,表明戍边战士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并为下文小弟受伤 埋下伏笔。 B . 小说多次出现的“界碑 ”象征国家的领土主权,是军人心中的使命标识,与戍边战士的群像互相 映衬。 C . 结尾“每一片雪花都标示出风的力道和方向 ”,暗示了殷营长此时内心不再沉重,坚定了戍边 的信念。 D .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为小说增添几分诗意,言有尽而 意无穷。
    2. (2) 关于文中兄弟互通书信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弟曾思想不成熟,受周围人的影响,未能果断做出选择,在选美元与欧元之间犹疑。 B . 收到哥哥回信后,小弟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选择了从军,认为从军有更好的出路。 C . 殷营长在给小弟的书信中,回忆了儿时往事,为劝说弟弟走上从军之路奠定情感基础。 D . 殷营长在信中对小弟的鼓励成为小弟从军路上的精神动力,促使小弟日后实现精神蜕变。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小弟这一“不在场的在场者 ”形象的。
    4. (4) 作家卢一萍说,“她(董夏青青)的军旅题材小说里始终有种向上的意志。 ”请结合文本,谈 谈小说是如何体现“ 向上的意志 ”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