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一上·北京期中) 制度变革与创新 

     材料一: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示例:察举制 

     西汉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 

     人才并推荐给上中央,经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制的实行,为有才干的人提供了比较公平的竞争机会,初期为政府招揽了人才,但后期被权门势族把持。 

     

     两税法: 

     材料三:

     

    材料四: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1. (1) 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 (2) 参考材料二,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3. (3) 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4. (4) 依据材料四,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