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我们已有乡土文学创作的传统,有鲁迅以来千百位作家艺术家蹬出的农村题材创作路子,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产美好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唱家宗庸卓玛所说:“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文学创作,不能不继续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提倡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笔杆和歌喉讴歌现实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就必然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写人就要写人背后的文化。写农村就要写农民和他们的文化。作家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和农民的喜怒哀乐,更离不开古今的乡村文化。如果说赵树理、孙犁、柳青在写合作化运动时,都或浓或淡地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当时农村的发展状况,那么今天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农村和民族地区生活时,也要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外地作家艺术家以“进入者”的身份深入某个农村而入乡随俗的过程,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徐剑、李玉梅描写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报告文学《怒放》,关仁山描写老区阜平脱贫决战的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温燕霞以赣南山区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琵琶围》,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网络小说、影视剧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同时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摘编自袁学骏《文学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材料二:

    当下中国文学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结构性的变化是同构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城市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书写。但是,百年中国文学成就最大的还是乡土文学。这与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有关,与我们被前现代文明浸染的时间太久有关,我们身上流淌的还是乡土文明血液,这是我们挥之难去的文化记忆。

    进入新世纪以来,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仍然是文学的主流。很多作家。特别是那些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作家,以大的有人民性的小说,将别是中小说,比如刘庆邦的《种木》到里生李的《龙风里祥》、北北的《寻找妻子古菜花》、胡学文的《走西口)。“乡村这个词一度与贫联系在一起。今天,它已发生了细微却坚硬的变化。黄依然存在,但已退到次要位置,围则显得尤为突出。因感、困苦、困难。尽你的想象,不管穷到什么程度,总能适应,这种适应能力似乎与生俱来。面对图则没有抵御与适应能力,所以困是可怕的,在面前,乡村茫然而...这是胡学文在2006年的一篇创作谈中对乡村的感受。

    近年来。“底层写作”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乡村变革的主题创作,胡学文当年的那些困扰已烟消云散。“主题写作”和反映乡土中国“新山乡巨变”的小说,得到了各级作协的积扶特,也产生了一大批作品。这类作品的创作是“行动的文学”一部分。这一文学特征具有中国的特殊性,也是中国文学经验独有的。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中国文学的主流就是“行动的文学”。这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中国特有的经验。

    (摘编自孟繁华《乡村变革与新乡土文学——当下乡村变革主题创作和文学性问题》)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就能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B . 新时代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为农民生产珍贵的精神食粮,这与宗庸卓玛的看法相一致,都认为文艺应当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不二主题。 C . 近年来,“底层写作”逐渐式微,是因为乡村变革的主题创作的兴起,这类创作得到了各级作协的积极扶持,产生了一大批作品。 D . 乡土文学是百年中国文学中成就最大的瑰宝,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和被前现代文明浸染的时间长短都是它的形成原因。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个时代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和地区生活时,要追求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温蒸霞的《琵琶围》和关仁山的《太行沃土》是合适的例证。 B . 新时代农村题材的小说和影视等作品必然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呈现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才能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C . 在胡学文看来,对于乡村而言,“困”比“贫”更为可怕,更难以解决。 D . 反映乡土中国“新山乡巨变”的小说,既符合毛泽东提出的“行动的文学”,又契合习近平所强调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文学是事实与灵魂相契合的再现。——【法国】巴尔扎克 B .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中国】郭沫若 C . 文学会影响人民的发展,且在历史运动中起作用。——【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D .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唐】杜荀鹤
    4. (4)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乡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当代作家也深入新乡村,用文学的方式记录新时代乡村的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乡村振兴、时代巨变为关注惩点的新时代乡文学应该如何接力老一辈作家宝贵的乡士文学创作经验?
    5. (5) 鲁迅先生是中国乡土小说的发轫者与实践者,试结合材料一,概括鲁迅小说《祝福》的“乡土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