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新乐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材料二: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 , 以进其与 , 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 , 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当今之时B能去私C曲就公法者D民安E而国治F能去私行G行公法者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部吏,是指古时候征收田赋的官吏。战国时赵国设置,掌收租税。 B . 因,指趁机,与贾谊《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词义相同。 C . 比周,指结党营私;又指集结、联合。在文中的意思就是结党营私。 D . “弊”,指被埋没,与“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奢在收取租税的过程中,秉公执法,处决了平原君家族的九位具体管理者,这种行为符合韩非子“奉法者强”的标准。 B . 赵奢和韩非都认识到法治强弱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但两人侧重不同,赵奢侧重制度执行,而韩非强调君王奉法治国的重要。 C . 君主要以法治国,制定法律条文明确衡量标准,以此治理群臣百官;群臣权贵亦不能徇私枉法,损害国家利益。 D . 忠臣没有罪过却遭难而死,他们就会设伏反抗;奸臣没有功劳却安然得利,他们就会争相进用。这就是国家衰败危亡的根源。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②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

    5. (5) 材料二中,韩非认为以法治国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其具体举措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