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还债

    肖曙光

    ①驴蹄声由远及近响起,常公子知道宁掌柜来了,他心里一阵发慌,连忙迎出门去。矮瘦的宁掌柜撇脚从草驴上下来,定定地看着常公子,看得他面红耳赤。

    ②“宁掌柜,能不能再宽恕几天?”常公子说。

    ③“又去赌了?有钱赌博,无钱还债?”宁掌柜答道。

    ④常公子低着头,一脸窘态。

    ⑤常家先前是大户人家,在都梁城里有十余间绸缎铺。常公子参加过几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就淡了心,不再考取功名。无所事事的常公子爱上赌博。常老爷多次劝说无效,一怒之下把他从赌场绑回来,吊在屋梁上一顿毒打。伤好之后,常公子又偷偷去赌博。常老爷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从此家道败落。

    ⑥船漏偏遇顶头风,宁掌柜偏偏在这时候上门讨债。虽说宁掌柜在都梁城开了几间饭铺,但比起常家还是小生意人,常家何曾欠他的银子?宁掌柜拿出张字据晃了晃,说是常老爷欠下的。常公子想起父亲临终前,交代要他还宁掌柜的银子,那这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常公子认了,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一百两银子搁过去根本不算事儿,但现在就像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⑦常公子昨晚又去赌了一把,把家里仅有的十两银子输光了。面对宁掌柜,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了,都没有了,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

    ⑧“也罢,再宽恕你几天。”宁掌柜说完,出几枚铜钱在地上,“拿去,免得饿死没人还债。”

    ⑨“嫌少?”看着像木桩样戳在那里的常公子,宁掌柜阴着脸呵斥道。常公子按捺住心里的怒火,蹲下身子,将铜钱一枚枚捡起。一枚铜钱滚到宁掌柜脚边,常公子想上去捡,宁掌柜一脚把那枚铜钱踩住。常公子想捡又捡不了。常公子被戏弄了一番,灰头土脸地蹲在那里。街坊们指指点点,常公子的颜面丢尽了。

    ⑩常公子一咬牙,不再去赌博。他脱了长衫,换上短褂。当了家里仅有的一根银簪子,在十字街头开了家烧饼铺。生意不温不火,常公子焦灼不已。

    ⑪一天,驴蹄声再次响起,宁掌柜又来了。

    ⑫宁掌柜不说话,径直走进铺子。拿起一个烧饼,闻了闻,说,“香。”又撕下一块,送进嘴里,慢慢细嚼起来。然后,冲常公子微微一笑,还挺酥脆,只是……他扭头向四周看了看,说,“为何这般冷清?”

    ⑬常公子低着头,长叹一声。

    ⑭宁掌柜摇摇头,撇脚上了草驴,驴蹄声声像是踏在了常公子心里。

    ⑮烧饼铺的生意一直不见起色。这天,常公子烤了两笼烧饼。一直到下午,只卖出了三个。他心灰意冷,心里盘算着明天不开市了。

    ⑯正要离开铺子,几个人一边走过来,一边嚷嚷道,“买烧饼!买烧饼!”

    ⑰“不卖!不卖!”常公子冲他们回道。

    ⑱一个人拉住他,说,“我们要买你的烧饼,去饭铺喝羊汤。宁掌柜说了,汤不单独卖,必须拿上烧饼,才能买羊汤。”

    ⑲另一个人说,“你的烧饼酥脆,饭铺的羊汤鲜香,吃烧饼喝羊汤,绝配!”

    ⑳还有这等事?常公子不敢相信。

    ㉑从此,烧饼铺的生意一天一天兴旺。

    ㉒烧饼铺外,又响起了驴蹄声,常公子知道宁掌柜讨债来了。

    ㉓不过,这次常公子不再慌张,他把早已准备好的银票递给宁掌柜。宁掌柜捋着胡须,冲他微微一笑,却不接银票,而是掏出一张字据给他。字据上写道:宁三坤借了常云恺白银一百两。

    ㉔趁着常公子发愣的当口,宁掌柜道出了事情的原委。那年,宁掌柜家遭遇劫匪,常老爷慷慨解囊,借给宁掌柜一百两银子,让他重整家业。后来,宁掌柜要还银子,常老爷不仅不要,还把借据还给了他。

    ㉕“银子你想要,随时可以来拿。”宁掌柜对常公子说,又递给他一张纸,“这是羊汤的配方,以后你卖羊汤配烧饼,鲜汤酥饼不分家。”

    ㉖宁掌柜撇脚上了草驴,瞥见常公子眼中的感激,宁掌柜一阵感慨:常老爷,您生前托付的事总算完成了,没辜负您呀。

    (选自《202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常公子知道宁掌柜来了,心里一阵发慌。”此处交代,给读者制造悬念。 B . 宁掌柜的每次出场总是未见其人,先闻驴蹄声。这种写法既符合认识人物的步骤,也符合常公子当时的心理状态。 C . 第⑿段,宁掌柜“冲常公子微微一笑”;第㉓段,“宁掌柜捋着胡须,冲他微微一笑”。两次“微微一笑”,宁掌柜的心态是完全一样的。 D . 结尾轻松自然,水到渠成,比较合情合理。
    2.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百两银子搁过去根本不算事儿,但现在就像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宁掌柜说完,出几枚铜钱在地上,“拿去,免得饿死没人还债。”

    3. (3) 请分析第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进行分析)
    4. (4) 请分析小说标题“还债”的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