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南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近年来,在城市和乡镇的大街小巷,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空间层出不穷,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更好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广东广州的永庆坊、广东潮州的牌坊街等,近年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空间,保存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人们徜徉其间,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无形中增强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当前,各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文化公园等,反映出文化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和目标,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和路径。一方面,通过社会治理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认同,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让人们受到文化的熏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社会善治。

    文化力量在乡村治理中也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这既强调了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也为确立乡村治理的文化内核指明了方向。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比如,一些地方通过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一些地方深入阐发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优良品德,发挥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一些地方积极培育和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强化新乡贤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寓文化于治理之中,进一步贴近群众,更好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必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摘编自张森《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材料二

    诵读诗书古籍、“打卡”文博场馆、听学传统戏剧、参与非遗体验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穿汉服、读红色经典,看国风动漫在中小学生中日渐流行……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热衷于国风文化。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影响力极大提升,青少年儿童在多渠道和多样态的文化涵育中时刻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并主动参与中华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创新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涵育需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润物细无声中将中华文化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儿童内心。而文化产品和服务正是进行青少年儿童文化涵育的重要手段,应通过喜闻乐见、“儿童友好”的表达形式、传播方式和服务模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沁润,让“双减”政策的价值意涵落到实处。

    “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在寓教于乐中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的网络动画片——《故宫里的大怪兽》上线,全网播放量超过10亿。该剧原书作者常怡表示,“每个国家的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童话故事,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审美。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非要去欧洲、美国找寻”。

    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多元,并呈现垂直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图书出版、演艺娱乐、影视、动漫、游戏、旅游等文化行业纷纷瞄准青少年儿童的市场蓝海,开发推出适配青少年儿童需求的文化产品。如儿童图书出版发展日益规模化、精品化和科学化,并逐渐形成了分级阅读的科学体系。除此之外,面向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剧、舞台剧、话剧等演艺作品层出不穷,各类剧场院团纷纷开设儿童专属的剧场和艺术节展。

    (摘编自中国传媒大学调研组《以文化浇灌助“双减”扎根——青少年儿童文化产品供给调研》)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工作,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增强人们对城市的文化认同。 B . 在社会治理之中融入文化,进一步贴近群众,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 C . 若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恐怕难以有效进行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涵育工作。 D . 儿童图书分级阅读、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演艺作品层出不穷,说明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显现了垂直化、细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B . 将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这有助于增强乡民的文化自信。 C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其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热衷于我们的国风文化。 D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研究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才利于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 《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 . 《三皇设言民不违论》:“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 C . 《司马温公行状》:“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D . 《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4.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如何实现“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审美。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非要去欧洲、美国找寻”的梦想?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