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试题
首页
充值中心
开通VIP会员
特惠下载包
激活权益
帮助中心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1. 材料 艾哈德(1897~1977),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市场经济之父”。1948年起他实施货币改革和经济改革,效果显著,德国经济出现奇迹。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刻含义在于,把市场上的自由原则同社会平衡和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上的负责精神结合起来(这个著名论断成了德国关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权威解释);把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予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这条“中间道路”就是“社会市场经济”之路。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经济,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定、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放开工资和物价,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在改革期间,德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仍然充满了风险与危机,之所以能顺利地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此外,在将德国经济引上复兴之路的同时,艾哈德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例如,朝鲜战争爆发后,世界对钢的需求量大增,鲁尔各钢铁企业需要大笔的贷款来修理设备和扩建厂房、增加钢产量满足市场的需要。为避免钢产量激增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艾哈德推行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处于“爬行式”状态
——摘编自张浩《艾哈德与德国“经济奇迹”》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哈德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的区别。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哈德经济改革成功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