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滨州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鳌王、悼惠 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顾谓良曰: “孺子, 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 “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 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 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 “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 期,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 也?”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 · 留侯世家》)

    材料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 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 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 “孺子可教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 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需要断句处对应的字母。

      夫子房受书A 于圯B 上之老人也C 其事甚怪D 然亦安知E 其非 F 秦之世G 有隐君子者H 出而试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父,即祖父,与“大母过余曰”中的“大母”是同类称谓。 B . 平明,指天刚亮时,与下文中的“旦日”意思相同。 C . 见,表被动,与“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的“见”意思不同。 D . 爱,指珍惜,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良的父亲二十岁去世,那年韩国为秦国所灭,张良年纪尚小,没有赶上在韩国做官。 B . 张良早年散尽家财,招募刺客,为韩报仇。在苏轼看来,这是匹夫之勇,非豪杰所为。 C . 老人利用“拾履"和"约会”两件事,反复“折腾”张良,既是考验其耐性,也是折消

      其锐气。

      D . 苏轼认为,张良不惊不怒的忍耐性,是他能够打败秦始皇和项羽而建功立业的主要原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②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5. (5) 苏轼为什么认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