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邵阳月考)  

    材料一: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从“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到“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的宣誓词,从写下“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的95后护士,到率先进入污染区、坚持“和患者战斗在一起”的“50后党员先锋队”……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回望过去,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历经苦和难的磨砺,中华文化熔铸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中国人民形成了顽强不屈的民族品格。此次病毒突袭,无数人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但只要我们发扬这种舍生忘死、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部《舍生忘死,敢于压倒一切困难》)

    材料二: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复兴的道路上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其中既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等,也包括各种不确定的灾害。灾难作为人类危机的一种,正如诺曼·奥古斯丁所说:“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危机不仅仅意味着危险,而且还有转机、契机之意,如果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引起次生性灾难,如果处理得当,灾难就会化为机遇。

    中国先贤荀子指出灾难发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空前繁盛的今天,人类虽然具备了上天、人地、下海等各种本领,但是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还是相当有限的,人们对于灾难的发生也是捉摸不透的。对此,历史学家杜兰特深刻指出了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残酷无情性,“文明的存续取决于大自然的恩赐,而这种恩赐会毫无征兆地被剥夺”。众多从事灾难研究的学者们对于人类预测灾难发生的时间、程度、后果等表现出来的无能给予了描述,“圣人不能,科学家也不能;上帝福音传播者不能,一个国家的总统也不能”。相对于传统社会局部性、个体性、自然性的外部风险,现代社会风险是一种全球性、社会性、人为性的结构风险。从客观因素上来看,广袤国土、复杂的地理生态环境,这使得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我国难以从根本上避免的,这也因此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多发的民族。特别是中华民族在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将承受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一切问题和挑战。在上述客观与主观环境作用下,决定了各种灾害将与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随影而行。为此,对于灾难的发生,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认知,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对于灾难也必须保持警醒,注重厚植理性、坚定勇敢的民族心态,以便能够从容面对各种灾难的考验。

    常言道“多难兴邦”,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难不是兴邦的“必要条件”,而兴邦也并非多难的“必然结果”,多难是兴邦还是衰邦,并不取决于灾难本身,而是取决于一个民族能不能在灾难面前发挥主动能动作用,提升战胜灾难、反思灾难的能力。中华民族在灾难后成长,是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的唯一正确之路、根本之道。我们只有通过灾难汲取深刻教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避免走入循环的历史怪圈。纵观人类发展历史,除了某些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外,对于灾难的发生,从事灾害研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灾难发生是现有社会系统弊端而引发的必然结果,这就是“社会脆弱性”。社会脆弱性主要是指是个体或群众在预测、处理、抵制灾难的影响以及从灾难中的恢复能力。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灾难在应对和解决之后,人类之所以能够或是避免重蹈覆辙、或是将损失降到最低,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能够形成一整套有效预防化解灾难和弥补“社会脆弱性”的制度及其人文系统。

    (摘编自左岫仙《灾难斗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长》)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毫不退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必将书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B . 中国人民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源于其不屈不挠的意志力,这是为伟大的抗疫斗争实践所证明的。 C . 各种不确定的灾害,既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是全人类所面对的一种危机。 D . 面对灾难,中华民族如果要避免走入循环的历史怪圈,就必须汲取深刻的教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灾难后成长。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了一定的突破,对灾难发生的规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B . 中国特有的地理生态环境,既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成长。 C . 材料二列举荀子、恩格斯等人的事例,具体生动地论证了文中的观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断奋勇前行的原因,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面对一些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袁隆平毫不退缩,勇于挑战,反复实验,最终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B .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C . 屠呦呦查阅大量文献,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发,改变提取方式,大幅度提升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 D .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
    4.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方雪灾、汶川地震、“新冠”疫情、中原水灾……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不仅没有打垮中国,反而更加激发中国人的奋斗精神。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5. (5) 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灾难,中华民族该如何战胜它们?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