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天圣五年,登进士第,累擢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嘉祐六年迁给事中,数日,拜枢密使,迁侍郎,辞不受。七年,于位,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初拯以大理评事知建昌县辞以亲年高改和州管库,而亲不欲去乡里,遂解官就养,及亲亡,庐墓侧,终丧不忍仕。久之,知扬州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拯日:"第杀而之。"俄有告私屠牛拯日:"已割其舌矣,非私杀也。"盗色变,遂引伏。尝使北虏虏典客日:"雄州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拯日:"诚欲刺之,自有正门何必便门也,此岂尝问涿州门邪?"虏有沮色。为御史言诸道转运,加按察使之名,以苛察相尚,奏劾官吏,更倍于前,皆细故使吏不自安,诏为罢之。除陕西转运使,既行数日,有他路监司,对而求章服①者,上不悦,因传宣中书曰:包拯使陕西,未尝自言也。可三品服赐之。"及知谏院,数论斥大臣,请罢一切内降②,又录唐魏征三疏

    请置座右,及别条他事,言明慎听纳,辨别朋党,爱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其论甚美。奉使河北言牧马占邢、洺、赵三州沃壤万五千顷,悉请以予民,从之。开封旧制,讼牒令知牌司收之于门外,拯开府门使径至庭下辨曲直。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塞,遂尽毁去。宦者伪增地契步数,悉奏劾之,权贵为之敛迹。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其为人,不苟合未常伪辞色以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亲党亦皆绝之。人多惮其方严,虽里巷妇人稚子莫不知其名。仕至通显,奉己俭约如布衣时。

    (选自《隆平集》,有删改)

    【注释】①章服:唐宋时官员公服,三品以上紫色,五品以上绯色,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特许服紫或服绯,显示尊荣,称章服。②内降:不按常规经中书等省议定,而由宫内直接发出诏令。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初拯以大理C评事知建昌县辞F以亲年高G改和州管库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指离开。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去"意思相同。 B . 色,指脸色、表情。与"年老色衰"的"色"意思不相同。 C . 座右,指座位右边。文中的意思是要用魏征的奏疏来警醒国君,使之受到教益。 D .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包拯考中进士后一直在朝为官,嘉祐六年时,包拯升任给事中,很快又得到升迁,但他推辞没有接受;在包拯去世后,朝廷对其进行褒奖。 B . 有农人的牛被偷割掉舌头,包拯让他杀掉牛卖掉,有人来告发农人私自杀牛,包拯据此判断此人为偷割牛舌的人,罪犯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C . 包拯认为转运使兼任按察使的制度不合理,他们崇尚苛察,导致被弹的官员数量大增,使官吏们不能安心,最终朝廷下诏取消了这种制度。 D . 包拯在出任陕西转运使时,并未向朝廷请求章服,其他官员向皇帝请求章服时,皇帝想到了包拯,赐给他三品章服。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雄州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

      ②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塞,遂尽毁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