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苍溪期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公筷公勺,你会使用吗

    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许多场合,中国人是实行分食制的,一人一食,一人一桌。青铜器中的匕、勺、匙等,都可看作是用于分食的”公器”。春秋战国或更早的商周,中国还没有今天常见的桌子、椅子,吃饭的时候主客席地而坐,食物放在低矮的食案或面前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今天仍在使用的”筵席”一词,其中的”席”字,本意就是草席或篾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战国末期,燕太子丹请荆轲吃饭,与他等案而食,可以想象的场景就是在两张食案上放置相同的饭菜,主宾两人各吃各的。这是太子丹对荆轲的礼遇。

    唐宋以后中国人开始使用桌子、凳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这就为多人合食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因为历经战争、灾荒、迁徙等,大家族、大家庭代代延续非常不容易,合食就被视为家庭和睦、子息兴旺的象征。明清以来,中国人还特别强调四代同堂之类的感觉,一个大家庭在同一屋檐下合食,气氛特别美好。

    分食的推广与阻力

    古代中国采用分食制,也不是涵盖所有场合,一般出现在礼仪场合,主要是为了强调君臣、主客的秩序以及上下、内外之别。封建社会的秩序是十分要紧的,倘若僭越或者犯禁,就会脑袋搬家。现代社会强调平等、民主、和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分食制强调的是平等与饮食安全。

    但在家庭或亲密朋友聚会时,有人就认为公筷公勺多此一举,会影响欢宴的气氛。再从习惯上说,家里的长辈一般会通过夹菜、喂食这样的亲昵行为来表达对孙辈的关爱,年轻人之间也会通过给女同胞夹菜来表达特别的感情。

    一种历史悠久、适应范围普遍的习惯形成不易,改变更加不易。实行公筷公勺也相当不易。此次疫情期间,民众已经认识到分食制的重要性,分食制可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

    中国合食的习惯是很难改的。不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在大、中、小学校,一直是采取分食制的,分食制从娃娃抓起,是个好办法。

    同时,有关方面也要推动、鼓励、监督餐饮场所从制度上确定使用公筷公勺,在餐具的设计上,还要加强标识性和便利性。从现有的餐具来说,我认为在使用设计上已经相当合理了,但提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减少食客的失误操作。

    (选自沈嘉禄《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材料二:

    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好处有哪些?

    ①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可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混用餐具最大的隐患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②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材料三:

    如何做到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①用餐前,应主动配置公筷公勺。

    ②用餐时,应先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

    ③使用公筷公勺应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应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宾客使用。

    ④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返回盛器。

    ⑤用公勺公筷应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可用公勺公筷随意翻菜。

    ⑥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筷公勺。

    ⑦集中用餐、来客接待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外出聚餐时主动索要公筷公勺,不互夹菜,各取所需。

    1. (1) 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食制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或者更早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B . 现代社会推行分食制进食是对古代传统的分食制的一种继承,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 C . 唐宋以后,合食就被视为家庭和睦、子息兴旺的象征。 D . 推行分食制,使用公勺公筷既是出于安全卫生角度的考虑,也符合环保节约的要求。
    2. (2) 推行公勺公筷、分餐进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结合材料内容,请你对社会管理部门、酒店餐厅、食客个人各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社会管理部门:

      ②酒店餐厅:

      ③食客个人:

    3. (3) 家里开始使用公筷,奶奶觉得太麻烦。吃晚饭时,奶奶又用私筷给文文夹菜,文文拒绝了奶奶的好意,奶奶很受伤,请你运用所给材料劝慰奶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