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昔者秦之攻宜阳,韩氏急。公仲朋谓韩君曰:“国不寸恃也,岂如因张仪为和于秦哉!因赂以名都而南与伐楚,是患解于秦而害交于楚也”。公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和秦。楚王闻之,惧,召陈轸而告之曰:“韩朋将西和秦,今将奈何?”陈轸曰:“秦得韩之都一,驱其练甲,秦、韩为一以南乡楚,此秦王所以庙祠而求也,其为楚害必矣。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以奉韩曰:‘不谷之国虽小,卒已悉起,愿大国之信意于秦也。因愿大国令使者入境视楚之起卒也。’”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谓韩使者曰:“报韩君,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使者还报韩君,韩君大悦,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害我者,秦也;以名救我者,楚也。楚之虚言而轻强秦之实祸,则危国之本也。”韩君弗听公仲怒而归十日不朝宜阳益急。韩君令使者趣卒于楚,冠盖相望而卒无至者。宜阳果拔,为诸侯笑。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材料二:

      “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将以楚。” 

    (节选自《战国策·韩一》)

    1. (1) 材料一中下划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答题卡上写下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韩君弗A听B公仲C怒D而归E十日F不朝G宜阳H益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指结盟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的“与”的词义不相同。 B . 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周室衰落,诸侯霸主也僭用了。 C . 听,是听从、听取的意思,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听”词义相同。 D . 四境,意为四方疆界之内,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中“四境”的词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攻打韩国宜阳,公仲朋向韩国国君提出了通过张仪联合秦国,共同讨伐楚国,来缓解危机的建议,韩国国君听从其建议,并派他出使秦国。 B . 楚王向陈轸问计,陈轸认为秦国攻打韩国的目的就是要和韩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这必定会给楚国造成伤害,建议楚王主动联合韩国对抗秦国。 C . 韩国派使者到楚国,楚国做出已经准备好军队的假象,并对使者说楚国准备带军队进入韩国,使者报告韩君,韩君中止公仲去秦国讲和的计划。 D . 公仲认为秦国会对韩国造成实际伤害,楚国只是在名义上帮助韩国,不能听楚国的虚言而轻视秦国带来的实际祸患,这样韩国的危机不能解除。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 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②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5. (5) 材料二中,陈轸就韩国能否听从楚国建议一事做了分析,请简要概括两种情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