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长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记九溪十八涧

    (清)林纾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潮溪,则自龙井开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斩①,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车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②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③,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淳蓄④犹见沙石,潭面如鉴,净澈无泥。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理安寺路,石犹诡异。春葬⑤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⑥。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⑦,若函书⑧状。即林表望之,瀚 然⑨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①,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纲。

    (选自《畏庐文集》有改动)

    【注释】①堑:低下的沟壑。②亘:横贯。③沮洳: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沼泽。④淳蓄:水流到拐弯处形成的平静水潭。⑤锋:竹笋壳。⑥晞发:披下头发,使之晒干。⑦几,此处指桌子。⑧函书:书的封套。⑨瀚然:云气涌起。⑩翳吐:指太阳隐隐露出。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言文中的方位词在翻译时常常要在该词的前面加介词,比如“九溪之北流也”中的“北”字在翻译时译为“从北”。 B . “余之溯溪”和“溯洄从之”(《兼葭》)中的两个“溯”字意思一致。 C . “其”字在文言文中有“他、他的、那、其中”等多种译法,根据上下文,“其山多茶 树”一句中的“其”应译为“这”。 D .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中的“光绪”是清代皇帝年号,而“己亥”属于支纪年,它的后一年是“庚子年”。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B . 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C . 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D . 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

    4. (4) 本文与《小石潭记》写水都抓住了水的特点,但在写法上却有异同,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链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台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