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一上·克山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 

    ——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

    材料二:商鞅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摘编自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