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石景山二模)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

    材料一 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在生活中接触到与自身有差异或相矛盾的文化元素时,就会对文化意义重新阐释。一方面,北魏鲜卑人以及后来的北齐、北周政权通过实行中原冕服制度来彰显自己的华夏身份;另一方面,在日常服饰领域保留杂糅鲜卑服、西域胡服和汉族服饰元素的“常服”体系,使胡服获得了在中华服饰系统中的合法性地位,为隋唐服制双轨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人们也会在自身所持的文化观念指导下对他者文化的服饰形制进行改造,以达到共享的目的。

     ——摘编自苏日娜、李娟《多民族服饰融合与中华文化认同》

       材料二  在上海等通商开放城市,女性的服装除了使用本土的传统面料之外,像天鹅绒、印花布、机织花边等进口的服饰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因为洋绸、洋缎、洋锦等价格比国产丝绸低廉,制作一件衣服不用再花费巨资,“做一件,传三代”的观念日渐行不通。清代女性服饰的颜色以红绿两色为时尚,辛亥革命后,妇女多倾向于选择鸢(茶褐)、紫、灰青等素雅的颜色。至于服装样式,为了展示身材曲线,便服流行束身、窄袖。同时,样式也在简化,之前那些一味繁复的镶滚花边、层层套袖都不再得见。

     ——摘编自顾凡颖《历史的衣橱》

    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中产阶级得以发展壮大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文化。缝纫机等新发明使服装变得更加细致和整齐,工厂生产的批量成衣也不再华丽,而倾向于简单。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便利了英国群众的出行,中产阶级女性掀起了一场休闲革命,引出了旅行套装、游泳服、自行车服等的出现。在纷纷建立的女子学校中,适合体操等课程穿着的运动服逐渐成为了校服的一种。大量中产阶级女性进入职场,为了适应工作和改变传统的妇女形象,她们开始穿着与主流时尚不同的服装,凸显简洁与干练。1881年成立的理性服装协会更是将着装改革看作更广泛的争取女性投票权运动的一部分。

      ——摘编自顾萌《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服装风格演变研究》

    材料四

    五次国庆大典上不同领导人的穿着
    时间纪念日党和国家
    领导人核心
    穿着
    1949开国
    大典
    毛泽东黄色
    中山装
    198435周年邓小平藏青色
    中山装
    199950周年江泽民蓝灰色
    中山装
    200960周年胡锦涛深灰色
    中山装
    201970周年习近平黑灰色
    中山装
    ——贾赛男《“衣冠之治”:当代中国服饰政治初探》


    2000式法官袍


    2007式预备役军
    服——男春秋常服
            
    男装(部分)             女装(部分)
    2014年APEC领导人服饰(新中装)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南北朝时期促进多民族服饰融合的代表性事件。分析多民族服饰融合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服装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简述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了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着装风格。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服装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