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 , 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B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C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葛/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D . 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
-
(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相关内容的解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兵”指铠甲和兵械,也指军队、军事,文中运用借喻的修辞,指战争。
B . “忿然”指愤怒貌,气愤的样子,“忿然作色”指因愤怒而变了脸色。
C . “外死”指死在国外。文章中指死在本国以外的国家。
D . “相率”指一个接着一个,文中“诸侯必相率而朝吴”即为此义。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贡指出田常“忧在内的问题”,说明子贡有扭转时局的才干和超出常人的机谋。
B . 子贡游说田常的情节一波三折,“忿然作色”一折,“虽然”二折,“南见吴王”三折。
C . 子贡游说夫差和游说田常一样,言辞激烈、诡异,活现出奇智、机敏、诡辩的形象。
D . 子贡和烛之武均心系国家安危,临危受命,不惧危险,欲凭口舌之才退敌军。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②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