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盘龙期末) 课外阅读。

    毽子里的铜钱(节选)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那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捧着山薯就进去了。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愣愣地望着老人。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我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新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1. (1) 文中涉及了三个人物,作者主要描写的人物是( )
      A . 隔壁二婶 B . “我” C . 卖烤山薯的老人
    2. (2) 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感激→→空落落

    3. (3) 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毽子里的铜钱对我来说是珍贵的,因为我用铜钱换来了好吃的烤山薯。 B . 文章紧紧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出了老人的善良、淳朴,以及对我的关爱。 C . 文中“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愣愣地望着老人。”这句话中两个“愣愣地”表现的都是我和老人疑惑的心理。
    4. (4) 阅读短文时,你一定有不少疑问。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

      问题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