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南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战国时期, “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公元前 361 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到大梁(今 河南开封) ,第二年就开凿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与颍水的“大沟”, 即“鸿沟”的前身。到魏襄王时期便有了“鸿沟”的说法。事实上,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 几番修 整才最终成型。鸿沟以黄河为水源, 呈西北— 东南流向, 包括涡水、涣水、睢水、汳水等 分支, 整体上引黄河水南下,经大梁西面的圃田泽(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将水引至都城大 梁,后又向东延伸, 经大梁北郭到城东, 再折而南下,汇入淮水的支流颍水。鸿沟成为最 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鸿沟还联通起济、濮、睢、汝、泗等支流, 使各水系与淮河有 了交集,在原本“各行其道 ”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 与早已成型的淮河 邗沟水网相连相通, 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鸿沟”水系。

    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 还以一己之力, 承担起灌溉大任,大大促进了魏国的农业发 展,河水流淌过诸多富庶地区, 也将实打实的财富带入魏国, “南有鸿沟”更成了战略家 苏秦对魏国实力的慨叹。国都大梁, 从原先的普通小城摇身一变, 成了“诸侯四通,条达 辐辕”的富饶之地, 鸿沟流域更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位于鸿沟水系的定陶、淮 阳、寿县等城市也因水而兴,远近闻名。更难能可贵的是,原本民情有别、风俗各异的南 北方也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有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许多北方的文化风俗悄然走进南方民 众的生活。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 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 逐渐成为全国 的经济中心。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 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令人唏嘘的是, 鸿沟的加持并没有如料想般为魏国带来绵长的国祚,反而提前给魏国 “热好盒饭”。公元前 228 年, 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 一计黄河淹城, 很 快便让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国沉寂于历史的车轮之下。其实, 秦国很早便盯上了“鸿沟” 航运带来的“香饽饽”。公元前 249 年, 秦将蒙骜伐韩, 先后取成皋、荥阳,秦国随后在 荥阳东北的教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储粮, 取名“敖仓”。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后, 敖 仓成为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 储粮甚丰。

    毗邻鸿沟, 享航运之便, 依傍敖仓, 据天下之粮, 多重光环下,荥阳也成为秦时的军 事重镇,更成为后来楚汉的必争之地。也正是一场楚汉争霸, 让鸿沟有了真正“名垂青

    史”的机会。楚汉相争, 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退守巩、洛。谋士郦食其认为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 时机。 一番筹谋,“复取成皋, 军广武, 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于是, 刘邦与项羽“讲和”,“汉四年, 项羽与汉王约, 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 汉,东为楚”。

    自此, 原本一心载船运粮的“鸿沟”,因着卓越的经济贡献, 逢着一场机缘,在狼烟 四起的乱世,化身二分天下的界线, 作为明确的政治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符号。

    “鸿沟”的意义中被添上一笔——两物之界线,不可逾越。

    就在项羽领兵东去途中, 刘邦单方面撕毁条约,大力追击楚军,其后项羽乌江自刎, 刘邦建汉。如今,象棋的棋盘上都赫然画着一道“楚河汉界”;前往汉王城遗址的路途 中,名为“鸿沟”的石碑悄然屹立。它们都不会说话,却见证着千百年前的那场烽火狼 烟,记忆着属于中华大地的一段过往。

    严格来算, “鸿沟”不算长寿。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滥,甚至平均 20 年就发生一次 决溢。由此,开封东南的广大地区饱受水淹之苦, 鸿沟也因大量河水的浸灌而淤塞。眼见 苍生遭难, “鸿沟”受害,人们没有坐以待毙。永平十二年, 东汉王景奉命治水, 对鸿沟 的支流汴渠进行疏浚。整整一年缠斗,大量人力投入,百亿钱财消耗, 终于换回汴渠正常 通航。可惜的是,鸿沟水系中的其他河流或断流, 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或再不见记载,

    完整的“鸿沟”水系就此与世人告别。但某种意义上说, “鸿沟”又从未远去。隋大业元 年,通济渠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 水闸, 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 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 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年运六百万石粮食, 被统治者作为“建国之本”置于心头。

    如今, 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 流淌于今时今日。当今 的河南省西华县,以前叫作鸿沟县。而“鸿沟”的生命, 在其他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翻 开成语词典我们能找到“判若鸿沟”的词条, 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做“不可逾越的鸿 沟”。古今穿梭间, “鸿沟”不再是硬邦邦的界线,反而创造着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与 途径。 1983 年,美国哲学家莱文在论文中提出一种观点, 认为外在的科学视角与内在的经 验视角之间存在一条无法弥补的沟壑。1999 年, 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一份报 告中阐释了一种现象,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存在差距。在我们的话语里,前一 种现象,叫作“解释鸿沟 ”,后一种差距,意为“数字鸿沟”。或许在未来,“鸿沟”还 会有新的打开方式, 新的内涵意指。

    “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光, 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

    (改编自念缓《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鸿沟是由魏国经历几个阶段、经过几番修整建成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它最早沟通了黄河 和淮河两大流域。 B . 鸿沟在给魏国带来富庶的同时,也给魏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秦国一计黄河淹城, 让大梁 不攻自破, 魏国灭亡。 C . 鸿沟水系在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 成功化身为政治符号。 D . “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 几番修整才最终成型。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了一种文 化符号,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行其道”在文中是指没有开凿鸿沟时, 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互不沟通。 B . “热好盒饭”在文中是指秦国很快就要灭掉魏国,使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 . “香饽饽”在文中是指“鸿沟”水系便利的航运条件给魏国带来的丰足粮食。 D . “解释鸿沟”在文中是指外在科学视角与内在经验视角之间的巨大差距。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不仅改善了中原地区的交通状况, 而且增进了南北方的相互交流, 促进了鸿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 B . 凭借鸿沟水系带来的优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强大起来的魏国变得富饶, 带动整 个中原地区使之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 . 黄河泛滥,鸿沟因大量河水浸灌而淤塞,其支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 历代统 治者均为了通航而修整鸿沟支流。 D . 如今,虽然“鸿沟”水系已经消失,但“鸿沟”又焕发了新生, 正如河南的蔡河、老蔡 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时今日。
    4. (4) “鸿沟”在历史变迁中产生了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5. (5) 本文源自《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