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三木小记
梁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才会见物思情, 由 物及理;才有艺术,才有哲学,才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 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 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
本来, 这院里的树都是为美化环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 只为看花, 不为结果。但今天 路过时发现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它像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逃脱了平时果园里整形、 压枝之类的管束,身心舒畅, 红果满枝头。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惋惜那些天真烂漫的梅 花, 被扭曲绑扎成奇形怪状的盆,大哭三日,发誓要将它们全部松绑,放归大地, 正是此意。
昨夜风雨, 桃子落了一地,我随便捡起一颗便是蜜汁横流,尝了一口, 一下勾起小时候 的山野记忆。七分甜, 二分酸, 还有一分难言。因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买来的, 多是 反季节的温室大桃, 就算是应季的桃子, 未熟时就摘了下来, 留出了运输的时间, 等到了你 的嘴里, 已不是原来的味道。这桃子经过化肥农药的变性,加上路途遥远的疲劳, 还有冷藏 后的冻馁, 它在强颜欢笑, 以一个疲惫之身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尝过最 本真的桃子,便以为就是这个样子。而眼前的这一树桃, 既不是供人赏花的碧桃, 也不是作 为商品培养的肥桃。它回归自然, 吸泥土之香, 承日月之华, 酿出了一颗颗真桃。正当那些 桃液饱满, 薄薄的皮快要被撑破时, 恰好来了一个幸运的我, 看到了它们。
原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好万好,自然最好;千变万化, 美在一刹。最甜的瓜在地头,最 好吃的桃在树下,蓦然回首忽相遇。
抬头看见一丛荆条
我每天散步时要经过一个小坡。坡顶上长满了凌霄、迎春、连翘、樱花、牡丹、玉兰, 都是些富贵之木。有一天, 我突然发现坡顶上还有一丛荆条树。它黄褐色的枝干钻出地面, 紧紧地吸抓在坡塄上。叶扁而薄,花小而碎, 跻身在这些华木荣花之间显得很不协调。让我 吃惊的是它的枝条。按常规应该只有筷子或手指般粗细, 它却有一握之粗, 十分强壮。大概 是它特别能吃苦的山野基因突然遇到了水饱肥足的条件,便发育得格外硕壮。可惜它生错了 地方, 这里几乎没人认识它。
荆条是一种最普通的野生灌木。八岁以前我生长在农村,放学后的一项任务就是上山割 荆条。背回家后连枝带叶弯成手臂粗、半尺长的“荆条把”, 晒干备用。它枝细叶干,木坚 而韧, 是引火的好材料。放入炉膛里再加上几铲子煤, 投进一根火柴, 拉几下风箱,就火苗 狂舞, 呼呼有声。它还有其他用途, 即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大到屯粮的粮仓、盖房的 篱笆、担土送肥的箩筐, 小至孩子们的背篓、灶台上插筷子用的插兜。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 就是充当乡村教师手中的教鞭。它挺直细长,无论是敲着黑板认字还是敲哪个顽皮学生的脑 壳,都很应手。这都因了它柔韧、刚劲、能伸能屈的个性。
后来,在书里读到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 对荆条又有了新的认识。廉颇持功自傲, 与蔺相如争名斗气。而相如则以国事为重,处处屈身相让。荆条虽没有抽在廉颇的背上,却 抽在了千万人的心上,在史书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痕。从此, “负荆请罪”成了谦诚自责、光 明磊落的象征。
我每天还是照旧走过这个斜坡去散步,但是自从发现了头顶上方的这丛荆条,每过其下, 总有一种上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味道,会仰头向它行一个注目礼,有时还要发一会儿呆。 散步的人少有注意到这丛卑微的荆条,也叫不出它的名字。然而它劲枝挺立,紫花低垂, 静 静站立,不以出身山野而自卑, 却因曾登临庙堂而益刚, 昂首坡上,威仪四方。
我独爱这荆条出瘠贫而益增其坚, 入富贵而不改其韧,柔条绕指可亲可近,长干如鞭, 威严自重。它来自山野, 以布衣之身而执公卿之责; 它植根青史, 铜干铁枝尽显纯朴绵长的 古风。
小摊上的实心竹
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问之为何物,曰“实 心竹”,不觉大奇。向来说竹,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从未听过有什么实 心之竹。后来查资料才知道, 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 在山间与它木竞争, 追探阳光, 拔身 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为保结实, 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 模样。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竹虽进化, 但它不忘初心, 留下了少 许原始的实心之竹, 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 它逐渐显身于世。竹本有 许多可爱之处, 现又加一实心之奇, 不由人不动心。
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 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但我觉得这节实心 竹远比珠宝古玩更珍贵, 于是买了几支。我和摊主说, 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 两性, 于其身刻两行字:
虚心待人人人归
实心做事事事成
如此, 游人买去, 无论做纪念品还是赠送大小人物、政商民等, 皆合口味。 一握在手把 玩乾坤,滋养精神, 定能增价十倍。摊主听了,喜不自禁。
我说: “待明年再来,买你的有字之竹。”
(《光明日报》2023年8月11日, 有删减)
文本二
“美, 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形象体现, 美的事物不仅合乎规律, 而且形象地体现和展示 规律, 这就使其不仅具有了审美价值,还包含着充实的内容, 具备了认识意义和思想教育 意义, 符合人类的健康发展需求。”梁衡是一个美的发现者、 一个美的追求者、 一个美的 缔造者。
(《梁衡散文创作的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