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劳动教育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陶行知出生于1891年,其青少年学习成长时期正值丧权辱国,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陶行知既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也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教育。五四运动期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实业救国思想在他的心中萌发成长,他提倡以生利为主的职业教育。20世纪20年代,各类工厂的兴办,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专门劳动技能的人才。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兼具科学文化和劳动素养的人才。他于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在工学团里以学校为据点,以生产为依托,以技能为目的,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适合的劳动者。陶行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认为劳动教育“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将教育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联系,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摘编自金钰珍《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抗战时期,延安大学成为在高校劳动育人的典型示范。延安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劳动,自己挖窑洞,建宿舍,修缮学校基本设施。学校还在各院抽调四十五人到南泥湾开秋荒六百亩,创下一人一天开荒一亩二的高产纪录。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大学师生劳动积极性得到激发,科学耕作,努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到1943年基本实现了办学自给自足,还为边区政府上交救国公粮。同时,学校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面貌。

    ——摘编自刘函《延安大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1937—1945)》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抗战时期劳动教育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