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 口镇去。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 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

    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 白茫茫一片, 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 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

    他说:“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 目标很小。就又拉起闲话来。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 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

    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 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 那风吹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而且 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 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 没有办法的事。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 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出一条大鱼来。”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拾上一千斤。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 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 天,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逃走了,不会叫他们捉活的去。”

    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 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 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 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后 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 举枪,就哇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

    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 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

    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 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 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 的。——这样鬼子们就高兴了,他们想这个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五六个鬼子饿了半 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 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 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 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摔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

    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 ”

    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就往回跑。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

    从水面上远远望过去, 同 口镇的码头就在前面,广场上已经看不见一堆苇垛,风在那里吹起来,卷着柴灰,凄凉得很。我想,这样大火,那姑娘一定牺牲了。

    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

    我追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 ”

    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 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到同 口,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她会说得更仔细,我老了,舌头不灵了。”

    最后老头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 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前几年有多少年轻女人忍着痛投井上吊?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

    1945 年

    (选自《孙犁集》花城出版社)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看似随意,其实颇具匠心,鬼子追大红公鸡,鸡逃引出红衣少女,

      少女消灭鬼子后脱身,情节起伏多变。

      B . 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红衣少女“直直地立在苇垛上 ”“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 C . “街上的鬼子全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这段运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细致。 D . 小说中的老人既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线索人物,起到了串连情节的作用。
    2. (2) 关于本文不注重写“大 ”反而写“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为“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是指红衣少女用手榴弹消灭了鬼子的故事情节,斗争虽小,却仍旧荡气回肠。 B . 老头对我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从老头给我讲的小事上,能看出白洋淀百姓对抗日充满必胜的信心。 C . 老头做交通员,他的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三位女子与日本鬼子英勇斗争,通过小人物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D . 小说中老人讲述两只鱼鹰的遭遇时,一直反复强调要是这二年就不会让日本鬼子抓去,从这件小事看出他怀念过往生活。
    3. (3) 《百合花》中新媳妇和本文中的姑娘,都是战争中深明大义的普通女性形象,但各有不同特点,请结合文本和教材加以分析。
    4. (4)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本篇小说也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