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安徽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人主有见此论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材料二:

    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义,不敬义也。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天下之人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之犹响之应声 , 影之像形也。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信而天下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节选自《荀子·强国》)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上者A下之B师也C夫下之D和E上F譬之G犹响H之应声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满,文中指成功,与“满招损,谦受益”中的“满”意思相同。 B . 华,文中指花,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中的“华”意思不同。 C . 贵,以……为贵,与成语“兵贵神速”中的“贵”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D . 所以,用来……的,与“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如果天地的运行不遵循自然规律,岁时就不能形成,草木就不能长大。 B . 材料一以天地、四时不遵循规律就无法生成万物为例,直接论证了“信”的重要性。 C . 材料一认为可以跟它一块开始、终止,一块尊贵显达、卑微穷困的,大概只有诚信。 D . 材料二认为“义”适合于人和万物,可使君主安定,可调和百姓,内外上下都能调节。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②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