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①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羌酋:羌族部落首领。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 吾谁与归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C . 以母在时方贫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 . 皆能道其名字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
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