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文峰月考)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劳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了人,是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们的先民把野草驯化培育成农作物,才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生长在土地上的棉花,只有经过人们的采摘,才能被捻成细线,织成棉布,裁成衣裳。因此,《辞海》中“劳动”一词被定义为“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②劳动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车轮。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四大发明闪烁着古人在日常劳作中的创造光芒,杂交水稻见证了袁隆平在田间地头的日夜求索,神舟飞天凝结着众多科研团队的劳动汗水。如果没有劳动,人类也许会一直停滞在蒙昧原始的状态,难以获得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材料二】

    ①当下,一些青少年对劳动的意义重视不够,甚至认识偏颇。有人不会做基本的家务,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体力劳动不值一提;有人觉得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花钱就能买到服务;还有人将“免于动手”视为一种优越感,对提供服务的劳动者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针对这些不会劳动、不想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加强劳动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质。“不劳动者不得食”是一个正义的社会最人道、最崇高的思想,必须使这个思想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果一个学生不能亲身体会到依靠自己双手的劳动提供自己的吃穿是人生最重要的因素,那就不可能真正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品质,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出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③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并经受相当大的困难,才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地才会变得有韧性、有珍惜,有希望。

    ④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劳动,即那种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得以显露并使之产生自尊感的劳动,能让学生在劳动中表现自己,显露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之感到“有某一点可以自豪”,并同时产生自信和上进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学生想做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

    ⑤如果一个学生学习兴趣淡薄,智力发展落后,那就必须让他在劳动过程中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使这种自尊感和自信心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⑥当然,劳动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上面这些。总之,重视学生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三】

    ①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②为了使劳动教育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学校应以课程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应自觉地开展劳动教育,从而提高学校劳动教育的效能。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劳动的全部意义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 B .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唯一途径,这也是国家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目的。 C . 劳动能让学生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重视学生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D . 学校应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应自觉地开展劳动教育。
    2. (2)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3. (3) 若用下列链接材料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入上述哪则材料最合适?为什么?

      链接材料:“天才少年”魏永康,4岁完成了初中所有课程,17岁那年考入了中科院硕博连读,但最终因缺乏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而被劝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