ㅤㅤ材料一
大山里的女校
ㅤㅤ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建校12年,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2019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ㅤㅤ记者:您为什么想筹建这样的学校?
ㅤㅤ张桂梅:我在民族中学时,常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ㅤㅤ记者: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
ㅤㅤ张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ㅤㅤ(画外音)“从那之后,张桂梅以校为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ㅤㅤ张桂梅:我们要付出的远超过一般学校的老师。老师结婚,办完了婚礼;第二天就回来上课,我们的孩子开始刷题,人家说这个方式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呀,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名校,这一切都值了。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
ㅤㅤ材料二
《山海情》情动90后
ㅤㅤ前不久,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火得让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 后热泪盈眶。《山海情》取材于真实的生活,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移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攻坚克难,将黄沙弥漫的“干沙滩”建设成为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昔日贫困的农村、一心干实事的扶贫干部、走向田间地头的教授专家……这些镜头里的人和事,也曾真实地出现在老百姓身边。没有偶像滤镜,没有玄幻情节,无须眼花缭乱的特效,饱含生活气息的细节和充沛的情感,已经足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节选自《浙江日报》2021年2月5日)
ㅤㅤ材料三
ㅤ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做到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资源优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针。
ㅤㅤ截至2020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其中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学从2012年的25%上升到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从48%上升到95.3%。
ㅤㅤ近年来,我国“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国培计划“培训中西部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近1700万余人次,连片特因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127万若教师;19万名教师选派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事命老区支教……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正在成长起来。最新数据显示,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本科以上学历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占44.7%。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22日)
ㅤㅤ材料四
人民网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ㅤㅤ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搞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翻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绩单,一个个数据见证着奇迹的分量,背后是亿万人民命运改变、梦想成美和沉白句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脱贫事业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更创进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节选自《人民网》2021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