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吉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塑料制品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它能让食物保存得更持久、更安全;由于塑料质轻耐用的特性,还可以减少全球商品运输中的碳排放。但塑料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也很大,塑料垃圾随处可见。

    生产塑料制品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利影响。用于制造塑料的大部分原材料都是化石燃料,加上塑料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仅塑料生产就占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使用量的8%至9%。

    90%的塑料通过焚烧、掩埋或直接丢弃进入自然环境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还催生了一种新型污染物—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微塑颗粒污染土壤,潜入食物链,并将有毒化学物质渗入地下水。

    (摘编自《科学 24 小时》2023 年 2 期和百度网数据)

    【材料二】

    微塑料已被研究证明存在于山川、河流、土壤,甚至是蔬菜、饮水和人类、各种生物的肠道、血管、血液中。现在研究人员又在叶子上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数量不小,体积较大。

    2019年,一份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估算,每人平均每年至少要从饮食 中摄入 5 万粒微塑料颗粒,而且呼吸摄入的微塑料数量也类似。2021年,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 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环境与研究》发表相关研究,发现体内微塑料 含量升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2022 年 3 月,《环境国际》发表了一篇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 究团队的论文,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对 22 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的测试结果发现,他们中 有 17 人(77%)的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颗粒,如果它们在血管中积累更多,有可能堵塞血管,引发心血管病。

    目前,针对微塑料对人体毒性效应的研究大多数为细胞实验,人类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 级阶段,目前仍缺乏微塑料与人体健康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早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呼吁开展相关研究,以期准确评估人类微塑料暴露量及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

    (摘编自2022.5.11和2022.9.26“光明网”)

    【材料三】

    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强制推行减少塑料使用的政策。2019年3月,欧盟投票决定逐步禁止使用多种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餐具、吸管和搅拌器。2022年11月,近200个国家来到乌拉圭召开为期5天的会议,以推进制定关于对抗塑料污染的首个全球公约。

    禁止和限用塑料产品,采用其他替代品,如纸类包装,回收和利用塑料瓶等,都是减少塑料垃圾进而减少微塑料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禁用塑料产品效果并不显著,因为人们已经离不开塑料产品,而替代产品还没有被大量采用,原因在于成本高和实用性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塑料制品生产国。中国也在探索减少微塑料的途径,2009年1月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通过以旧换新、押金等方式回收废物。”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如今,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他们的目标是,未来这种新型塑料完全可以回收,没有任何浪费。

    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共识下,我们都会选择最明智的道路,可持续的决心与配套的禁塑令,就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全面化解塑料污染环境的难题,迎来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3.01B)

    1. (1) 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微塑料颗粒小、数量多、分布广,容易被海洋生物摄取,对生物体生长构成威胁。 B . 塑料便宜、耐用,但它威胁生态环境,也会危及人类,所以人们已用新型塑料替代了它。 C . 从饮食中,人类会摄入大量微塑料颗粒。如果人体内微塑料含量增多,可能引发肠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D . 近年来,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在内,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以减少废旧塑料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2) 材料二中为什么两次用到加点词“可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