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东坡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④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⑤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以字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对简化字。事实并非如此。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台湾”写成“臺灣”,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⑥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然会发现,“黄四娘家花满溪”是美的,“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⑦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1. (1) 下列不是本文要批驳的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 . 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B . 电脑时代已不存在简化字书写困难的问题 C . 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D .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2. (2) 下列关于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举“灰尘”的“尘”字的简化过程,说明了汉字的发展轨迹 B . 第④段中举语言学家亲历的例子,说明了学习简化字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 C . 第⑤段直接否定了用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这种幼稚的想法。 D . 第⑥段作者认为用中国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最能体现汉字繁简之美的差异。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不是立论文,而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主要从论点和论据两方面进行了批驳。 B . 作者站在汉字的历史潮流里看待汉字的繁简问题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态度。 C . 从政治或其他方面推行“以字促统”“弃简投繁”都是胡乱折腾汉字的体现。 D . 文章最后作者认为说简化字太粗糙肯定是由习惯和心理上的先入为主造成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