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虚而民无积,农夫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窗而治,此王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材料二:

    贾谊说上曰:

    管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缀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 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 , 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    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 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注]疑:同“拟”, 指与皇帝相比拟, 较量。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殴A民而归之B农C皆著于本D使天下各食E 其力F末技G游食之民H转而缘南亩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年,有中世、中等年纪以及中等收成的年岁等意思,文中指后者。 B . 先王,指古代圣王,与《过秦论》 “废先王之道”之“先王”意同。 C . 大命将泛,形容国家将要灭亡,大命指国家命运,泛指倾覆、覆灭。 D . 狼顾,顾,回头看,文中指遭受苦难的天下百姓像狼一样伺机暴动。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作物生长期早而凋落期迟,四年种植的收成相当于一般地区的五年,一个农户种粟可收粮二百石。 B . 管仲、贾谊都认为实施王道的基础是“粟多”,公私积贮充定才知礼节而不生奸巧,若民穷至于卖儿卖女,则国家危险。 C . 贾谊认为,粮食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而财力充裕,则可以应对荒年和兵灾,无论攻、守、战,都可以很好应对。 D . 贾谊认为,汉朝立国已四十年,天下富足安定,形成淫侈之俗,背本趋末不事劳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天下财产日渐枯竭。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②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5. (5) 管仲和贾谊强调“粟多则国富”的道理,但实现的途径却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