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历史的红色记忆
[材料一]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仰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节选自沈重《狼牙山五壮士》
[材料二]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在渣滓洞中的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选自《红岩》,有删改
-
(1)
阅读材料二,并给材料二添加一个小标题,恰当的是( )
A . 敌人反扑
B . 最后时刻
C . 准备牺牲
D . 英勇就义
-
-
(2)
材料一中,对五位壮士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五位壮士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体现了胆量之“壮”。
B . 五位壮士最后高呼口号表达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了气节之“壮”。
C . 五位壮士都是参加革命的战士,经过训练及多场战争,形成了强壮的体格,体现了身体之“壮”。
D . 五位壮士把安全留给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体现了以少抵多、英勇抗敌的举动之“壮”。
-
-
(3)
请根据学过的阅读方法,完成下面的对话。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关注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到
。
读完《红岩》节选后,我关注到文章描写了监狱中的场面,其中既写了江姐的
形象,又写了同牢房人的群体形象,这是
的写法,从而突出了人物形象。
-
-
(4)
材料一也采用这样的写法,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 . 这样写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团结爱国,又体现了每个战士的英雄气概。
C . 全面而又细致地展现了五壮士壮烈跳崖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 战士们一起战斗的场面会比个体战士描写得更加精彩。
-
-
(5)
结合材料二,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五壮士望着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
B . 面对特务不停地催促,江姐仍然镇定自若,可见她有着视死如归、英雄顽强的精神。
C . 材料-二这样的描写手法,层次感及画面感很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深刻革命英雄的群体和个体形象。
D . 材料二中提到的“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进一步说明天气很好,适合给江姐转移。
-
-
(6)
材料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战士强烈的思想感情,找出来抄一抄,并照样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1分+2分)
摘录: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 感受:通过对马宝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战士的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
摘录: | 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