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金华模拟)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昔者,荆平王有臣伍子奢。奢得罪于王,且杀之,其二子出走,伍子尚奔吴,伍子胥奔郑。王召奢而问之,曰:“若召子,孰来也?”子奢对曰:“王问臣,对而畏死,不对不知子之心者。尚为人也,仁且智,来之必入;胥为人也,勇且智,来必不入。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将使边境有忧。 ”

    于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于吴,曰:“子父有罪,子入,则免之;不入,则杀之。 ”子胥闻之,使人告子尚于吴:“吾闻荆平王召子,子必毋入。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入者皆死,是不智也;死而不报父之仇,是非勇也。”子尚对曰:“入则免父之死,不入则不仁。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 意不同,谋不合,子其居,尚请入。 ”

    荆平王复使使者召子胥于郑,曰:“子入,则免父死,不入,则杀之。 ”子胥介胄毅弓①,出见使者,谢曰:“介胄之士,固不拜矣。请有道于使者: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使者还报荆平王,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

    子胥闻之,于是乃南奔吴。至江上,见渔者,曰:“来,渡我。”船到即载,入船而伏。半江,而仰谓渔者曰:“子之姓为谁?还,得报子之厚德。”渔者曰:“纵荆邦之贼者,我也;报荆邦之仇者,子也。 两而不仁,何相问姓名为?”子胥即解其剑,以与渔者,曰:“吾先人之剑,直百金,请以与子也。”渔者曰:“吾闻荆平王有令曰:‘得伍子胥者,购之千金。 ’今吾不欲得荆平王之千金,何以百金之剑为?”渔者渡于于斧②之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曰:“亟食而去,毋令追者及子也。”子胥曰:“诺。”子胥食已而去,顾谓渔者曰:“掩尔壶浆,无令之露。”渔者曰:“诺。”子胥行即覆船热上首自刎而死江水之中明无泄也。

    子胥遂行,至吴。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众。阖庐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于是止。其后荆将伐蔡,子胥言之阖庐,即使子胥救蔡而伐荆。 十五战,十五胜。 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

    (节选自《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注释】①彀弓:张满弓。②于斧:地名。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子胥行A即B覆船C挟匕首D自刎管而死□江水之中G明H无泄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来,意为“使……来”,其用法与《苏武传》“单于壮其节”中“壮”字不同。 B . 介胄之士,指佩戴盔甲的武士,伍子胥介胄“出见使者”,是暗示自己的态度。 C . 为,句末语气词,其含义及用法与《鸿门宴》“何辞为”中的“为”字不同。 D . 匹夫,指普通人,其意与现在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伍子奢对儿子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在荆平王面前对两个儿子行事做出多项预测,这些预测后来一一应验。 B . 从渔者的言行中可以推断,渔夫了解伍子胥的身份和计划,并且内心对伍子胥持同情和支持的态度。 C . 伍子胥伐楚成功后,率领六千将士鞭打荆平王墓,并且亲数鞭打次数,表现了他对荆平王的刻骨仇恨。 D . 司马迁根据伍子胥复仇事件,得出结怨于人非常可怕的结论,同时他认可伍子胥的复仇行为的正当性。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

      ②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

    5. (5) ①材料二评价伍子胥能“弃小义”,其中“小义”含义与材料一中的“”相同。

      ②伍子胥抛弃了哪些“小义”?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