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上·姑苏期中)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材料三:商君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1. (1) “孝公”是哪国国君?卫鞅是谁?卫鞅变法始于何时?
    2. (2)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君变法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君的做法?为什么?
    3. (3) 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三,说明商君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结合材料指出他的这一思想带来什么影响?
    5. (5) 材料所述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