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福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

    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奘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

    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俯瞰群山,荠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

    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一切尽待挥洒。

    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英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

    (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1段交代“我”与莫高窟的结缘时间和到访次数,旨在表现对莫高窟相见恨晚之情。 B . 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与对敦煌的炽热情怀,反映出艺术的伟大神奇。 C . 作者和朋友对这次创作的构思,表现了人与环境的自然融合,突出了莫高窟的雄伟壮丽。 D . 本文以具有文化地位的景物来展现它们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
    2. (2) 结合作者的游踪与见闻,完成下面的表格。

      立足点

       视角

      所见

       俯瞰

      群山

      鸣沙山和莫高窟

      宕泉河畔

      鸣沙山主峰

      崖壁、洞窟

      树丛

    3. (3)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①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 , 一派雄风。(赏析加点词)

      ②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赏析句子)

    4. (4) 文章第2段能否删去?请阐述理由。
    5. (5)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