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①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已是多年来的现实。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放缓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大趋势。前不久,美国公布了最新数据,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10年中下降到近100年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媒体也报道,日本儿童数量创70年来最低。诚如有人口学家所言:“所有这些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速度,而不是方向。”
②经过多年反思,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演进最有力的支撑之一。适龄劳动人口不足,必然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养老体系压力剧增。此外,中国还面临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从人均看中国还不够“富”,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还有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待迈过,但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减速,人口红利递减已是不争的事实。
(摘编自《为何举国围观人口数》)
材料二:
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个百分点。从人口年龄构成看,15至59岁人 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与2010年相比,15至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压力。
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2010年相比显著提升: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2.18亿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未来,合理利用和配置人力资本、营造良好的促进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于进一步培育、发挥人才红利至关重要。
③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9亿人,占比63.89%,与2010年相比增加2.36亿人,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参照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未来我国还将有16%的人口进入城镇。劳动力从农业转移至城市工业或服务业不仅本身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口的空间集聚,带来了集聚效应。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创新、促进知识传播和人力资本积累,还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升整体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劳动力和厂商之间的匹配,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此外,人口集聚能够刺激消费,并且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及其乘数效应,创造更多需求。
(摘编自《在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中发掘人口集聚红利》)
材料三:
①有关部门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②就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仅半个多月,有关部门就作出重大决策,放开生育“三孩”,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与全体国民的期待一致,也是在人口问题带来的众多不确定因素下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适当增加人口数量,对国家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③我国目前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规模已经连续6年下降。当然,放开三孩,让育龄夫妇愿生、敢生,就必须为其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这部分人在最需要扶持的教育、医疗、住房这三个方面的诉求。同时,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在母婴健康、托幼便利、孩子教育等方面,与放开三孩政策配套。
(摘编自《“三孩”政策放开,重大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