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对曰:“毋取柑者,毋取健者,毋取口锐者。”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柑者大给利,不可尽用;健者必欲兼人,不可以为法也;口锐者多诞而信,后恐不验也。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悫愿順,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智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义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

    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赞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 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君矣。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芜。’言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注】①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以言AB其行C虽有奸轨之D人E无F以逃G其情矣H哀公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与“臣本布衣”(《出师表》)两句中的“布衣”含义相同。 B . “不能存君矣”与“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存”含义相同。 C . “期”是一周的意思,“期年”就是一周年,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期年”含义相同。 D . “太山”即“泰山”,有成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鲁哀公询问选拔人才的标准时,孔子从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出发,认为任用人要听其言,察其行。 B . 孔子用弓箭协调才能要求射中目标、马善良顺从才能要求它是一匹好马的道理,来解释选拔任用贤人的方法。 C . 周公礼贤下士,善待人才,在他代理天子执政的七年间,有的寒士被他当作老师对待,有的贤士被任用。 D . 齐桓公为了接见贤士而设置火把庭院,但贤士都不敢来见齐桓公,因为齐桓公觉得他们的见解不如自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先其仁义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

      ②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

    5. (5)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不能任用?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