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眩目的阳光直射着这个河岸台地上的小镇。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惊奇地想。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建筑和什么景物。那时我急得心火上蹿,因为我连自己被大卡车拉到了哪里全都不知道。他感慨地走在一条土巷子里,默默地想着。那天,为了避免暴露扒车者身份,他只是查对着一本薄薄的《革命串联地图》,猜测着卡车前进的方向。他只猜对了一点:这车从绥德东关一钻出来,就根本没有去什么军渡或宋家川,而是一头向东南扎下去,顺着无定河的大深沟,顺着“曲流宽谷”。

    ②街巷上小饭棚、小客店鳞次栉比。他买了些白荞麦面皮的、包着粉条、菜和一点清油的馅饼。那饼炸得又黄又脆,他香甜地边走边吃。

    ③接着这卡车将要开到黄河边去,顺着无定河最后的一段河谷一直开到黄河西岸。这辆解放牌卡车马上就要登上那段路程。那段路他曾经饿着肚子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他觉得有些心跳,有种苍老的、他觉得不是自己该有的慨叹船的情绪在堵着胸膛。当卡车在山嘴上头换了挡,发出一种均匀的吼声时,他的眼睛亮了:他认出了这个地方。

    ④真是这里,他默念着,真是这条路。我全认出来啦,我想起米啦。十几年前他就是从这个山嘴转过来,一步步踏上被暴雨冲得沟渠纵横的道路的。他把取后一块白荞者粉条馅饼塞进嘴里,用两只手握牢车厢板,开始专注地望差渐渐向前方倾斜下去的高原。

    ⑤“喂,喂!”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嗑养他。他转过身来“喂,你是去河底村么?”那女的轻轻问他。他觉得她满口典型的北京知识青年腔。

    ⑥他和她互相谈了一会儿。她告诉他自己是某小报的摄影记者;他也介绍说他是新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⑦“我想拍几张新鲜点的黄河照片”她解释说“就上这趟车“。河底村那儿的黄河和无定河相汇,我想可能比壶口啦,风凌渡啦,三门峡啦新鲜点。”

    ⑧“放心。用得着的时候,我会帮你忙。”他结束了谈话。

    ⑨他又转身抓住车厢板。就是这条路,可是现在看着却这么陌生。岁月真能消蚀一切哪,饿着肚子走了半天的路,居然也会被忘掉。那时你才二十岁,衬衣口袋里只有不足十块钱。你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就走上这条土路,不但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而且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见一个人就问一句“嗑【注】黄河还有多么远?”陕北的里程和阿勒泰草原的里程一样,越走越大,一会儿一个数。从三十里到四十里,从二十里又到四十里。现在看来可能是一共四十里,因为你走了半天整。你的球鞋里灌进了细细的黄土末,你一路喝清亮些的渠水。后来你在一个山梁上看见一个老汉在毛棚下卖西瓜,你咬咬牙掏出五毛钱买了一个。你和那老汉聊天,说你从延安来,还到过延川和延长的油矿。老汉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三延的女子没人看。”你觉得蔫了半截。不过那瓜真甜。后来你一路摘没熟的枣子吃,因为这种枣沿着黄河西岸长,所以叫河畔枣。那时节的河畔枣又青又涩,吃得你肚子发胀,可是你一点儿也不饿了。你快活得唱着“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那时你像一只鸟儿一般轻捷,敢从高高的山崖上跳下去抄近路。你还追赶过一只野兔子,那青灰色的兔子在这黄土世界里显得鲜明而刺眼。可是你没追着,累得满头大汗地躺在又干又烫的黄土上喘气。等到你爬一座大山时你累了,那段公路又稣又软,上面结着开裂的硬皮儿,下头是软陷的松土。你咬紧牙往上爬,白花花的毒日头晒得你嗓子冒烟。你后悔没有省下半个瓜带着。可是那时你的生命像刚点燃的一簇火,你的四肢都弹性十足。你知道你的心脏特别健康,脉搏又沉又稳。所以你赌了一股狠劲儿要和那座黄土山比一比,你决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你信心十足地踏住龟裂的黄土硬皮,然后有力地蹬直膝盖的关节,一步步地攀登着。后来,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

    ⑩他突然听见那姑娘尖叫起来;

    ⑪“快看!黄——河!”

    ⑫他浑身一震,忙转过头来。解放车正登上山顶。这一定就是那座黄土高山,你全忘啦。他轻轻地责备着自己,屏住了呼吸。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蓝青色的山西省的崇山如一道迷朦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泻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

    ⑬这个记忆他可没有遗忘。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牢牢记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惶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

    (节选自张承志《北方的河》,有改动)

    【注释】嗑:方言,意思是“去”。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是因为眩目的阳光,还有来自内心的迷茫,对这个小镇他竟然一点都回忆不起来。 B . 来到自己珍存了十几年的回忆之地,苍老的、慨叹般的情绪堵着他的胸腔,这表现了他重回旧地时无法言说的激动。 C . 面对黄河磅礴壮观的景象,年轻时的他目瞪口呆,惊惶失措,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个体生命的渺小。 D . 黄河是主人公梦想萌发的地方,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王国的过程交织着对理想的追寻和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双线交织,明线是“他”坐车去看黄河,暗线是途中“他”回忆自己过往的人生。 B . 小说夹杂着方言俚语,还多次描写当地的风味食品,具有浓郁的西北文化特色。 C . 小说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写出了黄河辽阔浩莽的景象。 D . 小说以时间、空间交错的方式叙述,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坚定执著、顽强不息的形象。
    3. (3) 文中第⑨段为什么如此详细描写“他”寻找黄河的经过?请联系全文阐述。
    4. (4) 小说叙述故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