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罗湖期中) 文言文阅读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已而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 , 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邱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卑师击平子,平子与盂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李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者直。”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于其家余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编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料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五羖:代指百里奚。③累绁:用绳索捆绑。

    1. (1)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3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错或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适鲁A观仲尼B庙堂车服礼器C诸生D以时习E礼于其家F余祗回G留之不能H去云。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离开,与《鸿门宴》“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中的“去”词义不相同。 B . 处,处所,与《老子》“故有道者不处”中的“处”词义不相同。 C . 枉,邪曲、不正直,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枉”词义相同。 D . 绝,断绝,与《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中的“绝”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曾给鲁国的季氏做过小吏,后来他周游列国屡处困境,不得其用,曾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最终返回故土鲁国。 B . 孔子晚年归鲁,潜心整理典籍。有感于周王朝礼崩乐坏,整理《书传》,编定《诗经》,把三百零五首诗都配乐歌唱,创作了《易》。 C . 孔子备受敬仰。他死后弟子们都服丧三年,有的在墓旁安家, 鲁国人世代祭祀他;到汉朝,一些官员到任也常常先拜谒孔子庙。 D . 司马迁亲自到孔子的故乡考察,看到孔子其思想泽被后世,儒生都将其学说被尊为标准,“至圣”是对孔子取得成就的完美概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5. (5) 齐景公三次向孔子问政,孔子的回答分别体现了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什么见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