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宁波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朝野人士认为欲使国家富强、民智大开,必须重视普通教育,因而创办京师大学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分为普通学(如经学、理学、诸子学、初等算学、初等格致学、初等政治学、地理学等)与专门学(如高等数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农学、矿学、商学、兵学等),学生在学完普通学后,可任选一两门专门学深造。考试采用西方的积分法.逐日考核、按月公布。这初步体现了近代教育的特征。

    ——据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整理

    材料二

    “迨欧战既停,国内青年受新思潮之鼓荡,求知识之心大盛,复耳濡目染于‘工读’之名词,耸动于‘劳工神圣’之思,奋起作海外勤工俭学之行者因以大增。”

    ——周思来《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1921年3月)

    “物价高贵,失业者多,劳资阶级之争无或已时,是欧洲执政者所最苦耳。”

    ——周思来《致严修》(1921年1月25日)

    (注:以上文章为周思来留法期间担任天津《益世报》驻欧记者时所著。)

    材料三

    工人学校是组织产业工会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在一切产业部门均应成立这种学校。工人学校应逐渐变成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普通教育”的目的及京师大学堂的突出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国内国际视角分析当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创立“工人学校”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